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11)
报纸(283)
学位论文(8)
图书(3)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35)
地方文献 (161)
才乡教育 (5)
地方风物 (4)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68)
2013(37)
2012(57)
2010(55)
2009(33)
2008(42)
2003(14)
2000(8)
1999(15)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21)
其它(12)
中外文化交流(1)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1)
中国京剧(1)
京九晚报(1)
报林(1)
中国经济导报(1)
威海日报(1)
春城晚报(1)
娟事件:谁在发神经?
作者:吴澧  来源:报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事件  大众传媒    牡丹亭  恐怖主义  新闻策划  南方周末  媒体  朱丽叶  第三阶段 
描述:人应该讲真话,但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在葬礼上的发言。换句话说,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对亲属感情的尊重,在入土为安之前,某些负面真话以不讲为好。那位追刘德华追到父亲跳海自杀的娟,葬礼未行.就有专家
炳延
作者:洪亮  来源:当代中国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副馆长  书法作品  国家图书馆  中国书法  研究生  鉴定评估  中国美术  传承与发展 
描述:炳延笔名秉延,字三禾,斋号云庐。研究生学历。1948年生于河北新河。1965至1996在部队供职,之后,历任文化部人事司司长,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现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至情”女性杜娘的现代意识
作者:何京敏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思想意识    至情  《牡丹亭》  古典戏剧  个性解放  精神自由 
描述: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之作《牡丹亭》,成为我国古典戏剧园地中最绚烂的一枝奇葩。汤显祖以“至情”论铸造的女性形象杜娘,以其贯通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
“杜娘”的角色分析及表演设计
作者:童丹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设计  表演  《牡丹亭》  叛逆女性 
描述:“杜娘”的角色分析及表演设计
窦娥·崔莺莺·杜
作者:牛志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元杂剧  窦娥冤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封建礼教  女权思想  古代戏曲  牡丹亭 
描述:现得更为明显。
窦娥、崔莺莺、杜
作者:牛志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窦娥冤》  崔莺莺    女性意识  男权社会  《西厢记》  《牡丹亭》  现代话剧 
描述:现得更为明显。[第一段]
炳奎治疗脑瘤临床经验
作者:霍介格 曹振健 杨炳奎  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脑瘤  临床经验  炳奎 
描述:炳奎教授是嘉定区中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业医40余载,擅治内科杂病,学验俱丰,尤其是对脑瘤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证治思路及用药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笔者随师学习多年,就其
炳奎治疗肿瘤对药应用经验
作者:曹振健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治疗方  肿瘤  内科杂病  主任医师  配伍运用  单味药物  中医院  嘉定区 
描述:腠理,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党参长于补气,偏于阴而补中,黄芪固卫气,偏于阳而走表,二药相合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为用,共奏扶气补正之
娘如镜——对明清时期《牡丹亭》女性阅读的分析
作者:张筱梅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卷入性理解  卷入性理解  视野期待  视野期待  女性容貌  女性容貌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描述:要因为《牡丹亭》符合了女性读者的期待视野.杜娘对爱情的渴望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每一个闺阁少女内心隐藏的情感,女性读者通过阅读杜娘看到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并进而发现了自身的容貌美和青春美,产生了朦胧
娘的情梦与明清女性情爱教育
作者:谢拥军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梦  情爱教育 
描述:而上的意义上倡扬两性情爱之梦的真实性,成为明清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存在的标志,赋予了女性精神解放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