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2)
报纸(75)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9)
地方文献 (146)
地方风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3(23)
2012(27)
2011(28)
2010(27)
2008(31)
2007(16)
2005(13)
2004(9)
1999(10)
1985(2)
按来源分组
专家工作通讯(2)
武汉晚报(2)
舞台美(1)
武汉晨报(1)
发现(1)
世界电信(1)
中国科技奖励(1)
中华手工(1)
京九晚报(1)
东坡赤壁诗词(1)
武汉启动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电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汉市  计算    示范项目  中国电信  虚拟技术 
描述:近日,武汉市正式启动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发布首批云计算示范项目,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申报的“中国电信武汉云中心”等16个项目为“武汉市黄鹤白云计划第一批云计算示范项目”。武汉将在云计算领域发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到2015年,在虚拟技术、云平台、云存储、云安全、云终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车比”应是“别车
作者:谷兴云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汝昌  文艺理论家  苏联  刑事档案  流行  红楼梦  车尔尼雪夫斯基  杜勃罗留波夫  出生年代  师承关系 
描述:2010年11月10日《中华读书报》刊载的《聂绀弩刑事档案与周汝昌诗》一文提到,聂绀弩曾跟周汝昌谈过周氏所著《红楼梦新证》。聂对周说:"你写个新的序,咱们看看,这个《新证》还可以印。"文章接着说:"我(按,指周汝昌)遵命,费了很大的功力,写了好几大
你的名字叫王而不是黄鹤干嘛一去不复返让家人担忧
作者:暂无 来源:洞庭之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1月22日,君山区的王先生致电本报热线 8224110:我的儿子离家后,有几个月没和我们联系了。 记者 郭名花 报道 君山区柳林洲镇的王先生,有一个儿子叫王,今年27岁,性格比较内向,大学毕业
邓显与道成宗宋诗风的形成
作者:周芳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显  江西诗  宗宋  曾燠  程恩泽 
描述:南风雅的曾燠的诗文往来将尚江西诗的主张向诗坛扩散;二是在与程恩泽的交往中通过诗文唱和影响程恩泽的诗学倾向,程恩泽再凭自身高位促使宗宋成为趋势并占据诗坛主流,完成诗风的转变。
邓显与道咸宗宋诗风的形成
作者:周芳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显  江西诗  宗宋  曾燠  程恩泽 
描述:南风雅的曾燠的诗文往来将尚江西诗的主张向诗坛扩散;二是在与程恩泽的交往中通过诗文唱和影响程恩泽的诗学倾向,程恩泽再凭自身高位促使宗宋成为趋势并占据诗坛主流,完成诗风的转变。
高格灵鸟的盛世悲音:论清代吴嵩梁诗之“”意象
作者:周芳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嵩梁    经世之志 
描述: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意蕴非常丰富。
论《诗经》对丽娘的影响
作者:李永霞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丽娘  《诗经》  影响 
描述:丽娘是《牡丹亭》中的旦角,因在"情、理"对抗中对"情"不懈追求而感动受众。然影响其反抗精神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诗经》为影响其性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诗大序》中"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道德规范
《牡丹亭》中丽娘形象浅析
作者:吴梦雅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生死  生死     
描述: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记》中说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因情而梦,因梦而病,因病而亡,又因情而生,这生生死死皆为一个“情”
一鸣/文 李浩/摄
作者:暂无 来源:沈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3月30日,市交通局行业培训中心一改传统授课方式,带着危险品运输学员来到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沈阳洪生气体有限公司,现场观摩、演练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理等基本技能,深受学员好评。
未逃出“牢笼”的丽娘:从女性视角解析丽娘形象
作者:马洪波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女性视角  汤显祖  女性命运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自然本性  程朱理学 
描述:被称为汤显祖以"情"抗"理"杰作的《牡丹亭》,不过是汤显祖为女人设计的一个梦。丽娘由人成鬼、演绎人鬼情、由鬼成人的种种经历,是女性争取自由身份与话语权利之艰辛的见证,她一直没有逃出男权社会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