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7)
报纸(83)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9)
地方文献 (175)
地方风物 (4)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35)
2013(24)
2012(33)
2010(29)
2009(35)
2008(26)
2005(14)
1999(10)
1986(4)
198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
戏剧文学(4)
安徽文学(下半月)(2)
东方早报(2)
群文天地(2)
临川晚报(1)
广东艺术(1)
闽北日报(1)
群文天地(下半月)(1)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
寻梦缘:丽娘与梦梅
作者:暂无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梦梅  寻梦  痴情  汤显祖  灵与肉  超越时空  生与死  伤春  泪腺 
描述:寻梦缘:丽娘与梦梅
再生信仰与西王母神话:丽娘、梦梅爱情的神话原型及《牡丹
作者:陈劲松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再生信仰  再生信仰  农耕信仰  农耕信仰  西王母神话  西王母神话 
描述:,还原其背后蕴含的神话原型及巫傩意味,并对《牡丹亭》主题作进一步探讨。
不在梅边,也不在
作者:许冬林  来源: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丽娘   
描述:不在梅边在边,《牡丹亭》里的句子,说的是姻缘。 《牡丹亭》十四出“写真”里有那么一节,丽娘给自己画好了画像,又自提了笔,在画边题了几句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边。”意思是,她自己
梦梅:一贫无赖
作者:许冬林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梅  无赖  《牡丹亭》  儒雅 
描述:昆曲舞台上,梦梅的扮相实在是俊逸儒雅,女人爱,男人也爱。但是,翻开一本薄薄泛着稻草黄的《牡丹亭》,总要惊讶,其实人家,不过就是一果农,兼以读书,常耍无赖。
论《牡丹亭》中梅、意象的多重内涵
作者:朱明明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象征  象征 
描述: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设定的重要意象。充分认识梅、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
牡丹亭上三生路,调情圣手梦梅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湘南 上个月,青春版《牡丹亭》再次来深圳演出,去看了。上中下三篇,只落下中篇未看。不过感觉最好看的还是上篇中的第三场“惊梦”。这一场真是有惊艳之美,大胆,直接,充满着想象力。春,梦,花神,一青年男与一妙龄女在梦中初遇偷欢,彼此一见倾心。这种浪漫的构想真是具有天然的戏剧性。男女间那点事,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意象为例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
解析《牡丹亭》中梦梅形象的意义
作者:吴天宁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梦梅形象  梦梅形象  特点  特点  结构作用  结构作用 
描述:非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丽娘的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
试论丽娘的“至情”形象
作者:陈蓉  来源:大众文艺·浪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丽娘  至情  酷理  追求 
描述:《牡丹亭》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生命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新的女性形象丽娘。丽娘这个艺术形象为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为恃的实现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井最终冲破封建社会礼教的篱笆
丽娘形象的悲情色彩解析
作者:王小丽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丽娘  形象  悲剧  原因  意义 
描述:本文主要研究传奇作品《牡丹亭》中丽娘形象。本文将通过人物形象对比,剧情分析得出丽娘人物的悲剧形象然后解析其原因,最后总结出丽娘形象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