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232)
报纸
(67)
学位论文
(7)
会议论文
(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2)
地方文献
(146)
地方风物
(3)
按年份分组
2014
(26)
2011
(23)
2009
(29)
2006
(10)
2005
(11)
2004
(7)
2003
(7)
2002
(5)
1998
(6)
1995
(9)
按来源分组
杜甫研究学刊
(15)
其它
(12)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1)
宁波政协
(1)
咬文嚼字
(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
今日湖北
(1)
宁波晚报
(1)
余姚日报
(1)
文献
(1)
相关搜索词
大事记
变法
周汝昌
王安石
内容结构
玉山草堂
古籍出版
故事
崔莺莺
代表性
四家诗
《钱注杜诗》
《诗薮》
传奇剧
《牡丹亭》
人性
太白
两重性格
影响
一梦而亡
少女形象
杜预
汤显祖
传奇
乐府歌行
女子
叛逆者形象
同上
吴曾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杜佑】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杜
佑
《理道要诀》辑考
作者:
岳珍
来源:
文献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典
杜
佑
文献价值
节度使
文渊阁
史料价值
四库全书
理论价值
王应麟
大事记
描述:
当代,学术界也很少有人注意这部著作。实际上,正如《通鉴纲目》并不是简单地摘录《资治通鉴》一样,《理道要诀》也不是简单地摘录《通典》。就现存的佚文考察,《理道要诀》至少有几个
论《牡丹亭》中的
杜
丽娘
作者:
赵霞
来源: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
丽娘
汤显祖
戏剧
封建礼教
封建伦理道德
叛逆者形象
描述: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作品。它通过女主人公
杜
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浪漫主义情节,反抗束缚人的个性、扼杀人的正常感情和欲望的程朱理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和残酷性。它表现
论
杜
丽娘形象的独特性与价值
作者:
陈湘庸
来源: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
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
汤显祖笔下的
杜
丽娘是个性意识、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者。肯定人的欲望、人的情感存在的合理性正是其形象的独特性与价值意义之所在。
对崔莺莺、
杜
丽娘、林黛玉的比较分析
作者:
陈慧芬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杜
丽娘
林黛玉
封建礼制
《西厢记》
《牡丹亭》《红楼梦》
描述: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
杜
丽娘是太守的千金,林黛玉是清代贵族之家的小姐,又寄居在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在这样的官府门第里,她们受到的都是封建礼制的教育,其爱情都受到封建家长的百般阻挠。
叙述生命的需要——《牡丹亭》中
杜
丽娘意义再探讨
作者:
杜改俊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的自然性
人的自然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
健全的人
健全的人
描述:
《牡丹亭》的主旨是在叙述人的生命需要 ,即自然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崔莺莺、
杜
丽娘、森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作者:
陈慧芬
张永波
来源:
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杜
丽娘
林黛玉
第四册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人物形象
高中
语文
阅读指导
对比阅读
描述:
崔莺莺、
杜
丽娘、森黛玉三女性的对比认识
一曲生命美学的颂歌——话本《
杜
丽娘慕色还魂》和传奇《牡丹亭
作者:
张静秋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杜
丽娘慕色还魂
杜
丽娘慕色还魂
悲剧观
悲剧观
情至说
情至说
描述:
从背景环境、人物形象、语言色彩几方面入手,将《牡丹亭》与其蓝本《
杜
丽娘慕色还魂》进行溯本探源的比较后,不难发现《牡丹亭》在文学创作上超越《
杜
丽娘慕色还魂》的原因,尤其《牡丹亭》体现出汤显祖“不自由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