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84)
期刊文章(1092)
学位论文(39)
会议论文(33)
图书(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46)
非遗保护 (54)
地方文献 (30)
红色文化 (10)
才乡教育 (10)
宗教集要 (7)
地方风物 (4)
按年份分组
2014(319)
2013(232)
2011(544)
2010(201)
2008(136)
2007(108)
2004(41)
1990(30)
1984(15)
1982(17)
按来源分组
昭通日报(10)
中国质量报(3)
人民铁道(1)
社会科学辑刊(1)
渭南日报(1)
作家文摘报(1)
创新作文·初中版(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永巧遇吕
作者:江雅玲  来源:创新作文·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金溪  前时  江西  努力学习  读书  肯定  天资  三国时期  暗中摸索 
描述:,他走至窗前问:“汝是何人?”方永答道:“吾乃金溪人氏,姓方名永,请问阁下,这是哪儿?”那人道:“此乃吕府,不才吕是也。
云南省代省长纪恒调研玉铁路建设情况
作者:陆华 龙骧   来源:人民铁道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云南省代省长纪恒调研玉铁路建设情况
春风送暖入乌 ——省委副书记纪恒昭通调研纪行
作者:暂无 来源:昭通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受冷空气影响,连日来,我市气温骤降。时令虽已是三月,乌大地仍是春寒料峭,山野、树木结上了厚厚的冰凌。3月24日至28日,带着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带着对昭通人民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厚谊
永 ●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陇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溪民方永,世隶耕。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
王应麟学研究
作者:吴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学思想 
描述:想分析。好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正确认识王应麟的价值。2008年2月,由清华大学中国古代文献研究中心和鄞州区合作建立“王应麟学术研究基地”,并随之展开了一系列的文献整理工作,为王应麟
、浩然谈刘绍棠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亢龙之相 1956年前后,刘绍棠明显地表现出“亢龙”之相。他是如此志满意骄,以至于任何场合、对任何人都不加掩饰。我们来看看同时代文坛上两个青年俊杰的描述。 王在其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中,几处
《伤永》 (北宋)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绵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溪民方永,世隶耕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永[北宋]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读经典● 金溪民方永,世隶耕。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永》背后的故事
作者:何祥星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永》  故事  语文课本  家长教育  王安石  名篇  初中  老师 
描述:王安石的《伤永》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其故事也成为老师、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事例。可是如果我们能不被王安石滴水不漏的叙述与论证所震慑的话,那么我们便会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神童”长大后:“伤永”的现代启示录
作者:韩艳  来源:神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童  学习生活  父亲  历史文化  王安石  现代启示  故事  长大  南开大学  底蕴深厚 
描述: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曾在其《临川先生文集》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愿学习和被父亲当做造钱工具而沦落成一个普通人。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