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1998(1)
1996(1)
1990(1)
按来源分组
山东外语教学(1)
法学杂志(1)
古汉语研究(1)
“货”与“贿”等四则
作者:刘雪河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货与贿  《诗·卫风·氓》  引申义  杀人者  同义词辨析  《周礼  九谷  宗与庙  教学参考书 
描述:“货”与“贿”等四则刘雪河某教学参考书中《同义词和同义词辨析》多有可匡正者,兹举四则如下:一、货与贿皆可解作“财物”,其细微差别是:“金玉为货,布帛为贿”。事实上,货与贿都可泛指财物,没有什么差别。《说文》:“货,财也”。“贿,财也”。二者本义相同。...
中国古代复仇观之我见
作者:张建国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家族制度  《公羊传》  孟子  儒家学说  为父报仇  杀人者  《春秋公羊传》  儒家思想  《周礼》 
描述:瞿同祖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把古代复仇问题系于家族一章之内,并引用《孟子·尽心下》所云:“吾今而后知杀人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认为孟子说这话应是亲见许多复仇的事,怵目惊心,感慨之余,故...
“隐含”应是一种修辞格——兼谈《杀人者》中隐含语句的表达效果
作者:董清林  来源: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格  表达效果  隐含判断  修辞现象  语句  科学出版社  语言现象  歹徒  语言形式  修辞手法 
描述:含”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并将其命名为“隐含判断”。他们在《论隐含判断》一文(《逻辑语言研究》[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之定义说:“隐含判断是指隐含在某一思想(思维形式或语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