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59)
报纸
(129)
学位论文
(15)
会议论文
(13)
图书
(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7)
才乡教育
(121)
地方文献
(23)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
(77)
2013
(29)
2012
(34)
2007
(14)
2006
(10)
2004
(12)
1999
(22)
1998
(46)
1991
(8)
1986
(5)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
(44)
其它
(31)
船山学刊
(5)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东吴哲学学报
(1)
办公室业务
(1)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
宜宾学院学报
(1)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1)
清史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根本分歧
哲学
王学统
如来藏
工夫论
宋代
情
异同
陆九渊
冯延巳词
《朱子晚年全論》
《洪范传》
南北朝
礼记
大地主
妇人大全良方
哲学思想
区别
为学路径
朱陆之辩
程颐思想
理气未始相离
理学
朱熹
周濂溪
哲学史
和会朱陆
太极
哲学研究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朱陆异同】搜索到相关结果
528
条
朱
、
陆
学术
异同
辨析
作者:
朱汉民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道问学
尊德性
异同
辨析
心即理
鹅湖之会
根本分歧
“格物致知”
性即理
学术分歧
描述:
朱
、
陆
学术
异同
辨析
陆
朱
人性观
异同
之比较:[朱熹.陆九渊]
作者:
尧新瑜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性
哲学
中国
描述:
陆
朱
人性观
异同
之比较:[朱熹.陆九渊]
李绂与
陆
王心学
作者:
李帆
来源:
清史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陆
王心学
躬行实践
陆
王学统
描述:
"
陆
、王学者第一重镇"。
真理与意识:从佛性论争到
朱
陆
异同
的二种哲学类型
作者:
林镇国
来源:
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
心
佛性
唯识
如来藏
慧沼
法宝
朱熹
陆
象山
现象学
描述:
来说,奘传唯识学(慧沼)和程朱理学主张心理二分,而如来藏思想(法宝)和
陆
王心学则主张心即理,彼此之间既有历史的连续性,也显示出哲学类型的普遍性。本文结论时,将试图从现象学的视角,特别是从胡赛尔到海德格
对唐君毅谈
朱
陆
异同
源流之反思
作者:
杜保瑞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君毅
朱熹
陆
象山
二程
朱
陆
之争
工夫论
描述:
君毅意旨细腻,分解绵密,虽过多翻折推说,却实为正本清源之举,一扫前人之窠臼弊端。
“里面出来”与“外面入去”:
朱
陆
哲学
异同
管见:[朱熹、陆九
作者:
王伟民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中国
宋代
描述:
“里面出来”与“外面入去”:
朱
陆
哲学
异同
管见:[朱熹、陆九
论《画中人》与《牡丹亭》中“情”的
异同
作者:
刘爽
来源: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中人
牡丹亭
情
异同
描述:
通过对吴炳《画中人》和汤显祖《牡丹亭》在故事和思想层面的比较,说明二者表达“情”的过程中,相同之处在于都提倡人性的自由,希望打破封建的束缚。不同之处在于《画中人》表达的情细腻,委婉而曲折;《牡丹亭》的情热烈,直白而大胆。
《牡丹亭》《红楼梦》“至情”主题之
异同
作者:
刘松来
方立娟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至情
至情
主题
主题
异同
异同
描述:
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梦之悲喜———"至情"主题不同的色彩基调;梦之阴阳虚实———"至情"主题不同的心理与哲学意蕴;梦之归路———"至情"主题不同的人生归宿。
从
朱
陆
异同到
朱
王
异同
:以理、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
作者:
毕游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明理学
范畴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描述:
的“理”都具有双重性特征,既是存在于自然世界的客观之理(实然之理),又是存在于人伦世界的主观之理(应然之理)。其中,客观性是显性的,主观性则是隐性的。这一双重性是“理”范畴的内在矛盾。
朱
陆
之间
冯延巳词与晏殊词的
异同
作者:
廖克平
来源:
办公室业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延巳词
晏殊词
异同
描述:
冯延巳和晏殊都是位及人臣的词人,他们年代相距不远,且在词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冯延巳词与晏殊词有微妙的
异同
关系,现从词人的际遇和词风特点作
异同
分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