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86)
报纸
(119)
学位论文
(8)
会议论文
(3)
图书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8)
宗教集要
(146)
非遗保护
(8)
才乡教育
(7)
地方文献
(7)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
(116)
2012
(15)
2011
(16)
2009
(12)
2008
(11)
2005
(8)
2002
(4)
1998
(8)
1995
(9)
1991
(5)
按来源分组
江西社会科学
(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湄洲日报
(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1)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普门学报
(1)
相关搜索词
理学家
一元论
客家文化
农民起义
太尉
史学研究方法
王安石
中国散文史
唯心主义
周敦颐
先秦儒家思想
王安石诗
周礼
太史
中国
人性
哲学心理学
道统
宇宙
陆九渊
吕祖谦
吴澄
兄弟
道元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印度
体用
性之情
天人合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本净、本寂与本觉:论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印度渊源】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客家
渊源
再论
作者:
万芳珍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客家先民
交界地
畲族先民
木客
客家文化
渊源
原住民
《太平御览》
《太平寰宇记》
江西
描述:
明清时因遍徙海内外而扬名的客家人,虽其得名原因及时间学者看法多异;但无论是带着客家名称外迁,还是在迁徙中得名,客家的发祥地都是以粤东北嘉应州为主的三省交界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持客家在明清时由交界地外迁中得名的观点,以为作为移民的客家,是在迁入地与...
心性
的意义:评蔡方鹿著《宋明理学
心性
论》
作者:
张茂泽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
论
宋明理学
蔡方鹿
中国哲学
心性
之学
道德理性
体用
人的主体性
思想
渊源
陆九渊
描述:
、王廷相、吴廷翰、李贽、刘宗周)。每一阶段各立一章,对宋明理学
心性
论的思想
渊源
、异同特征、历史演变进行了客观如实的论述。结论和附录,则是对全书主要观点的归纳概括和必要补充。该书诚为中国大陆第一部系统
天台宗与中日佛教交流述略
作者:
徐绍强
来源:
法音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台宗
天台山
佛教交流
日本平安时代
中国佛教
日莲宗
净土宗
日本佛教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日本曹洞宗
描述:
天台宗与中日佛教交流述略徐绍强天台宗是隋唐时期最早成立的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因实际创立者智者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该宗也因以源自
印度
的《法华经》为根本宗依而称法华宗,或称天台法华宗
日本驹泽大学与佛教研究
作者:
杨曾文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曹洞宗
中国佛教
禅宗史
三教关系
禅宗文献
华严宗
摩诃止观
坛经
文学博士
菩提达摩
描述:
驹泽大学是日本最大的私立综合大学之一,内设佛教、文学、经济、法学、经营5个学部,附设大学院(研究生院)、8个研究所,另有驹泽短期大学,现有师生3万人以上。驹泽大学是日本禅宗系的曹洞宗所创立的大学。德川时期(1603-1867)日本佛教各宗兴起研究和办...
南宋浙东事功学派学术思想
渊源
探析
作者:
陈国灿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事功学派
思想
渊源
浙东学术
学术思想
王安石
功利思想
继承和发展
陈亮
《习学记言序目》
《宋元学案》
描述:
南宋浙东事功学派学术思想
渊源
探析陈国灿本文分析了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儒学
渊源
、“事功”思想
渊源
及其与浙东传统学术的关系,认为该学派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在坚持传统儒家学说基本理论和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吸取前人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的撰著
渊源
作者:
史念海
来源: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库馆臣说:《考工记》
朱陆之辩的哲学实质--兼论陆象山的学术
渊源
作者:
彭永捷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陆之辩
《孟子》
学术
渊源
“志”
“理”
哲学实质
陆九渊
陆象山
“心”
伦理与道德
描述:
如果把握了这条主线,这一时间跨度较长时期内的哲学理论分野以及这一时期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就进一步明确了。朱陆之辩,也并不局限在中国儒学范围内,它也伴着朱子学与阳明学的争论,传播到了古代的朝鲜和日本。朱陆之带与朱陆异同也同样是东亚儒学发展的一条主线,把握了这条主线,也就把握了整个东亚儒学的学术走向与流变。从哲学史角度来看,朱子与象山究竟在争论什么问题,或者说朱陆之辩的哲学实质是什么?对此,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儒家伦理纲常的知与行或认识与实践以及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上。例如张岱年先生认为,程朱与陆三两派的争论,是德智关系问题,即道德与智慧(知识)二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的问题。“宋明理学中,‘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孰先孰后成为一个争论的问题。程朱学派兼重德性与问学,提倡‘即物穷理’;陆王学派专讲尊德性,轻视对于事物的认识...
宏智正
觉
的禅学思想及其美学意蕴
作者:
刘方
来源:
自贡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
觉
海德格尔
禅学思想
默照禅
禅宗美学思想
美学意蕴
般若观照
审美体验
《存在与时间》
曹洞宗
描述:
正
觉
与当时临济宗的中兴大师大慧宗杲,都在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