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祝读者诸君大富大贵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国审计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者 《元日》 中国历史 王安石 宋神宗 改革家
-
描述:北宋神宗时的宰相王安石在一年元日写过一首七绝以抒发他进入新年时的心情,诗的题目就叫《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改革家,
-
问君哪得清如许
-
作者:赵宗团 来源:作文世界(小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命题作文 结尾 文章 开头方法 应试技巧 汤显祖 语言水平 思考 白杨树 写作对象
-
描述:问君哪得清如许
-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
作者:吴立群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尊德性 道问学 进德
-
描述:,若“知而不行”则不可谓真知,视“尊德性”高于“道问学”。吴澄认为,为学应以“进德”为本,才能回到儒家“一以贯之”的轨道上来。
-
曾巩对高丽世次十问
-
作者:史长乐 来源:东北史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第一位 高丽世次 继袭 遮掩
-
描述:巩病逝,对此无人继续追问下去。本该当时即可搞清的问题,却成了历史积案,一直因袭未改。
-
谈诗注的“挖脚跟”
-
作者:刘世南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脚跟 王安石 出处 李白 阎若璩 常建 诗选 读者 意见 学问
-
描述:几条呢?我不喜欢挖脚跟,这样失去了诗的味道。”永翔先生不同意仲联先生的意见,并直率地指出:“恐仲联先生非不为,乃不能耳。”我和永翔先生一样,对钟书先生注诗那样挖脚跟,也是十分喜爱的;但我更同意仲联先生的意见。我们不妨冷静地想一想:我国从古至今的笺注,有这样挖脚跟的吗?某些诗话、词话乃至论文之书,偶而有这样的挖脚跟,但那属于鉴赏,而非笺注了。所以,仲联先生作为笺注大家,他不“挖脚跟”,倒是“思不出其位”的。此其一。其二,诗、文某些字、词、句,真要穷源竟委,确是不容易的。《竹汀先生日记钞》卷二〈所见金石〉第二条:“顾宁人谓填讳非古法,予尝引《周益公集》已有填讳,以证出于宋世。今按《赵州永安院度僧记》,马撰,马瑊书穴元丰八年九月雪。此碑马记其父正甫奏请度僧事,而末行题平昌孟永填讳,则北宋已有之,又在平园穴按:周必大晚号平园...
-
静女三美
-
作者:王林玉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静女 《诗经》 诗歌总集 情感共鸣 艺术境界 社会生活 《周礼》 公元前 男女 读者
-
描述:一首好的诗歌,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暂时忘却自我,沉湎于优美的艺术境界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邶风·静女》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
浅谈诗歌的理趣
-
作者:周国光 陈树东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趣 诗歌 生活哲理 刘禹锡 再创造 读者 王安石 环境 杜甫 诗味
-
描述:“理趣”一词源自佛典,正式被用于诗歌评论则在宋代,但富有理趣的诗则早已有之。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俱入理趣。”可见,所谓理趣,既要包含某种哲理,让人从中
-
星之殇
-
作者:张婷 来源:写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才 天空 书写工具 青铜器 成长 王安石 现实 摇钱树 创伤 读者
-
描述:谁说时间是疗愈精神创伤的最好的医生?岁月的激流永远不会把沉重的悲哀洗干净。——题记
-
从“诗眼”说起
-
作者:浪波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眼 鉴赏力 文眼 境界 读者 例证 心灵 醉翁亭记 王安石 作者
-
描述:,如电光石火,使读者的眼目倏然一亮,拍案叫绝。这不是玩弄技巧,而是画龙点睛。空口无凭,有例为证。
-
应是“锋面”
-
作者:韩平利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央电视台 综合频道 节目 科学
-
描述:2006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走近科学》节目中,气象专家说:“卷云常常出现在锋面的前部……”字幕上“锋面”误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