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口皆碑“应是褒意
-
作者:黄国秀 来源:语文园地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有口皆碑“应是褒意
-
诗歌翻译应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
作者:余富斌 卢艳丽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分析 可译性 体 意 化
-
描述:本文从翻译科学和艺术的角度探讨诗歌翻译的方法,着重从诗歌翻译的“体”、“意”、“化”及“精确”与“模糊”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深刻领会诗歌的意义,挖掘诗歌翻译的美学价值。
-
再谈疑案“莫须有”:“莫须有”应是“恐怕有”
-
作者:张贵民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莫须有 应是 恐怕有
-
描述:景,充分考虑语义流变,动态分析前因后果,认为“莫须有”一词的初始含义应是“恐怕有”,同时对“岳飞之死”整个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议题效应是褒还是贬
-
作者: 台 吴世家 来源:国际广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议题 大众媒体 传播方式 操作技巧 负面效应 行销 报道
-
描述:创造出具有议题性的行销活动或广告,是每个企期提案者的最高遵从指标。能够引起大众媒体争相报道,是最具效益的行销传播方式,但需要高度的操作技巧,以免让议题产生负面效应。
-
汤显祖“意趣神色”论
-
作者:史凤云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意 趣 神 色
-
描述:汤显祖在以“情”为核心的戏曲创作中,实践了其“意趣神色”的戏剧观。他主张“情”作为戏剧真正之内涵,统帅着整个戏剧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段;强调戏剧创作应注重立意深刻、富有机趣,同时要有神韵气质和本色的语言。
-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柱石——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华文化的承传
-
作者:宁新昌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是 本是 应是 实践 性理 理性
-
描述:重视“性理”,而忽视理性的缺陷
-
应是游子拳拳意 并非浪子靡靡音——读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
-
作者:吴奔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苏江阴 北京大学 双簧 刘半农 祖国 笔名 战役 钱玄同 海外游子 北平
-
描述:同串演了一出双簧:钱玄同化名复古派文人“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向提倡新文学的人大兴问罪之师。刘半农代表《新青年》编辑部,对“王敬轩”的来信,一一驳斥。这出“引蛇出洞”的双簧戏,传为新文学史上的佳话。但刘半农因为没有留过学,
-
太极图何以应是S形走向?——关于易图的“音—形—意”
-
作者:罗翊重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图 易学 二进制 卦序符号 “S”形图象
-
描述:卦方位图才得以流行于世。但朱熹对这些易图结构的内在涵义,还并没有真正理解,他承认“眼前见得了了如此,
-
试论苏东坡的意隐
-
作者:黄建华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社会 王安石 苏东坡 封建政治 知识分子 苏轼 惠州 岭南 专制统治 重感情
-
描述: 苏东坡从未解印归田,至死仍在官位上,但他的内心其实早巳退了、隐了。我为此给个名称叫“意隐”。它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社会里一部分有理想、有才气、重感情,爱生活的知识分子在专制统治重压下的一种无可奈何
-
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
-
作者:堂月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保守派 宋仁宗 黄州 知识分子 新旧党争 宋徽宗 激进改革 王安石 四川省
-
描述: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