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苏轼苏辙同题作品忠厚至论》的高下比较
作者:黄坤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人批阅考卷之余,赋诗遣兴,相与唱和,编为《礼部唱和诗》,得古律歌诗173篇。欧阳修
苏轼苏辙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作者:王书华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新学  蜀学 
描述: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二程洛学是北宋中期鼎足而立的三大学术派别。苏轼兄弟出于从指导思想上否定王安石变法、廓清蜀学的发展道路、与新学争夺儒家道统的正统地位的动机,对新学展开了学术批判,其批判集中在新学搞
苏轼苏辙的庐山真面目
作者:武汉师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辙  苏拭  顽固派  变法派  司马光  真面  庐山  神宗  青苗法 
描述:政治路线。由于二苏善于投机,巧于伪装,特别擅长于利用黑笔桿制造反动舆论,颠倒是非黑白,蛊惑了人心,篡改了历史,因此他们在北宋反变法的逆流中,起了一般顽固派不能起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长期以来,他们的两面派面目没有被揭露。他们享有的“文名”,掩盖了他们反动政客的本色,他们混淆是非的言论,造成了历史的误解;历来的封建文人、资产阶级的学者及反动政客对他们的吹捧,不仅洗刷了他们的罪名,而且给他们戴上一个又一个光
苏轼苏辙嘉祐年间赠笞诗简论
作者:王连儒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赠答诗  苏轼  现实生活  苏辙  任职期间  王安石  诗歌创作  诗歌形式  文学史  商州 
描述:治的不满,但其主要的部分,还是叙说友情,应酬答对之类,属文人诗歌创作中较为闲适的部分。并且,赠答的彼此双方,或朋友,或君臣,象东坡与子由兄弟间以诗赠答的实在是
宋代佛教与官府财政的关系——以苏轼的见解为例
作者:崔勇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佛教  官府财政 
描述:事严谨与苏轼的放达宽容,的任职京师、编修史籍与苏轼的任职地方州府首长的经历,形成鲜明对照。
游金山寺
作者:苏轼  来源:江苏政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  苏轼  江南江北  长江  岷江  微风  家乡  江面  江苏镇江  波纹 
描述:游金山寺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庐山  片面性  形象  起伏  王安石变法  哲理诗  为人处事  写出  苏轼  陌生人 
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酒诗品
作者:李德身  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诗品》  王安石变法  陶渊明诗  洞庭春  东坡  少数民族  和陶饮酒  安定郡  嗜酒者 
描述:(六)和陶饮酒(其三) 道丧士失己, 出语辄不情。 江左风流人, 醉中亦求名。 渊明独清真, 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 掩冉众叶惊。 俯仰各有态, 得酒诗自成。
苏轼碑文漫
作者:董乃斌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碑文  欧阳修  中国文学史  王安石  韩愈  神道碑  唐宋八大家  碑志文  大传统 
描述:我对苏轼所写碑文发生兴趣,是由其《表忠观碑》一文引起的。日前浏览《古文辞类纂》,见其碑志类共收文一百零八篇,以韩愈所作最多,三十三篇;欧阳修、王安石次之,分别为二十八篇和二十七篇。大名鼎鼎的苏轼
苏辙在齐州
作者:张传实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辙  王安石  苏轼  济南城  大明湖  欧阳修    熙宁  社会秩序  青苗法 
描述:”。知齐州时为此用了很大精力。掌书记虽为从官,却不如在陈州任教授消闲清静。他在《自陈适齐戏题》诗中写道:“陈风清净眠真足,齐俗强梁懒不容。”但他愿意到齐州经受一番磨炼,接着写道:“久尔安闲长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