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情”于“理”的《牡丹亭》
-
作者:王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情 理
-
描述: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情"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理"的爱情,是一种寓"情"于"理
-
《聊斋志异》与明清之“情”文学
-
作者:石亚川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牡丹亭》 蒲松龄 杜丽娘 《聊斋》 “情” 《红楼梦》 《长生殿》 《香玉》 冯梦龙
-
描述:《聊斋志异》与明清之“情”文学"世间只有情唯画,谁似先生写状来。"冯镇峦用这两名话评的是《聊斋志异》的个别作品(卷二《阿宝》,但是通观全书,我们觉得那些写得最好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心,给人以很高的审美
-
李绂的家乡情结论
-
作者:陈小辉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家乡 先贤 陆王学派
-
描述:李绂,清代的理学家、方志学家,也是一个有着浓厚家乡情结的人。集中体现在:他对家乡先贤的厚爱,为先贤辩诬;为家乡文化事业建设;为家乡学术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
曲白相生 雅俗与共——《牡丹亭》文本语言风格刍议
-
作者:葛丽英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
描述:《牡丹亭》之所以在问世后产生了巨大影响。除情节、主题的原因之外,其鲜明的语言风格也是该剧为当时的读者群所广泛接受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笔者认为,《牡丹亭 真正的"无边文采"在语言风格方面表现为曲白
-
笔底出新意 言外见真情——读王安石《明妃曲》
-
作者:岳富荣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汉元帝 匈奴 呼和浩特 呼韩邪 后汉书 公元前 明君 封建社会 单于
-
描述:·匈奴传》、《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