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川四梦》的地方特色与赣东民间演剧的关系
-
作者:李雪萍 来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临川方言 临川方言 赣东民间演剧 赣东民间演剧
-
描述:《临川四梦》旦、生用韵基本规范,但净、丑、贴、末等次要角色的戏剧场面活泼鄙俗,多用方言俗语,体现出浓重的赣东民间风情和演剧特色。这种现象在同时代的昆腔传奇曲家中是不可能有的,这是汤显祖临川四梦最鲜明
-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时代的演剧环境
-
作者:刘昊 来源: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王子复仇记》 上海京剧院 环境 演剧 《牡丹亭》 TNT
-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当代已成了沟通文字与舞台、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近几年中我们既看到英国TNT等剧团来华演出莎剧,也看到上海京剧院把京剧版《王子复仇记》带到英国爱丁堡国际戏剧节,昆剧《牡丹亭》在美、英、希腊等国巡演。莎士比亚(1564~1616)生活的时
-
词与曲的分与合
-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 曲 辫体 明清之际 牡丹亭
-
描述:现。王士旗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辩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使得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而提醒我们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来进行讨论。
-
词与曲的分与合:以明清之际词坛与《牡丹亭》的关系为例
-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 词 曲 曲 辨体 辨体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现。王士禛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辨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使得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而提醒我们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来进行讨论。
-
赣东重镇抚州市
-
作者:宋有贤 王晓建 来源:企业经济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抚州市 新石器时代遗址 汤显祖 印刷机械 十一届三中全会 赣东 王安石 春秋时代 比较发达 鲜明特色
-
描述:被列宁称誉为“中
-
赣东篇
-
作者:刘爱才 来源:新闻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民居 灵山 三清山 赣东 壮志难酬 曾巩 仙人洞 天书 文化交汇 辛弃疾
-
描述:~~
-
王骥德的《曲律》
-
作者:洪欣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汤显祖 曲律 牡丹亭 作家作品论 审美特征 吴江派 戏曲史 传奇作品 古典戏曲
-
描述:汤之争作了理论的总结,而且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古典戏曲的发凡、审美特征及声韵格律,论述了作家作品。《曲律》继承、发展了古代曲论的成果,把戏曲
-
新昆山腔的曲律规范与汤显祖剧作的"失律"
-
作者:黄振林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新昆山腔 失律
-
描述:"失律".
-
赣东名刹——疏山寺
-
作者:何明栋 来源:争鸣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赣东名刹——疏山寺
-
赣东南丰傩面具艺术研究
-
作者:宗恒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丰 傩 傩面具 造型特征 艺术特征
-
描述:仪主角方相氏的留存,就可以对南丰傩舞的的文化的来源有初步的推测,同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傩舞的自身发展和戏剧的影响,南丰傩舞在既保留古老的傩仪和傩神面具的基础上发生了转变,傩的娱人性被增强而其核心的逐疫主题仍然保存。 面具是整个傩文化的重要组成,南丰傩舞所使用的面具也多种多样,有自先秦以来的傩仪主角方相氏——狰狞的开山,有自唐以来宫廷傩仪的主角——威严的钟馗,还有宋以来民间戏剧和传说带来的种种形态各异的神仙鬼怪。傩面具的色彩与造型同其他的民间工艺品相似,浓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凝聚了民间艺人智慧与想象,这使得其艺术特征鲜明。 在经历了漫长古代的发展、1949年到文革之间的蓬勃振兴、文革中的近乎绝迹和文革后的复兴,现代的傩文化的衰落使得傩面具的发展走上工艺品化的道路。在大众传播渠道的影响下,南丰傩文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