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46)
报纸(336)
学位论文(19)
图书(9)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774)
历史名人 (138)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82)
2012(119)
2011(80)
2010(110)
2009(75)
2008(93)
2007(62)
2006(43)
2003(8)
1994(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2)
剧影月报(18)
现代苏州(6)
文化艺术研究(3)
戏剧之家(2)
考试(高考文科版)(1)
天涯(1)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1)
中国科技博览(1)
文学界(理论版)(1)
20世纪昆曲《牡丹亭》的传播
作者:王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描述:上演出之后,承载了昆曲艺术的经典特质,能够充分表现昆曲演员各方面的传统艺术修养,成为20世纪各个时期昆曲传授和昆曲传播的首选剧目,体现了其不可取代的艺术经典性传播特质。文人基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昆曲《牡丹亭》的叙事结构
作者:王如丹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叙事结构  昆曲  《西厢》  汤显祖 
描述: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甫一问世,就受到了当时民众的热烈欢迎,从沈德符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一句,便可略窥当年盛况。然而真正的经典更经得住时间的检验,《牡丹亭》在历经了数百年的光阴后,
昆曲“奢华复兴”
作者:于晓斯  来源:新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长生殿》  《西厢记》  台湾作家  白先勇  复归 
描述:曲高和寡的昆曲突然复兴了,还与奢靡搭上了调。前有2005年台湾作家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后有2008年4月,北京保利剧院长达10个小时的《长生殿》。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作者:胡丽娜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青春版  青春版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 
描述:的审美准则,为当下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风雅与附庸风雅:昆曲新编
作者:于晓斯  来源:改革与开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风雅  非物质文化遗产  附庸  《牡丹亭》  人文建设  白先勇 
描述:昆曲突然进入大众的视线,要归功于白先勇先生2005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的成功。各大学为了证明自己的人文建设不居于北大之后,展开了几十所高校巡演的盛况。尽管2001年昆曲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
遂昌·昆曲十番
作者:乔野  来源:浙江档案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奏形式  民间艺术  《牡丹亭》  文化艺术  莎士比亚 
描述:昆曲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遂昌昆曲十番,是流行遂昌民间的一项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以农民演奏为主体,演奏《牡丹亭》等传统名剧的昆曲曲牌,并以工尺谱传承习唱
白先勇的昆曲:从《牡丹亭》及《玉簪记》说起
作者:吴迪  来源:书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  白先勇  昆曲  昆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浣纱记》  《浣纱记》  嘉靖年间  嘉靖年间  嘉庆年间  嘉庆年间 
描述:4年在台北首演,而至2009年3月已在亚、欧、美三洲演出一百六十余场。白先勇先生制作的《玉簪记》,2008年于苏州首演。
李玟为新专辑预热发布会现场学昆曲
作者:暂无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专辑  发布会  昆曲  现场  昆剧演员  《牡丹亭》  主办单位  李玟 
描述:歌手李玟在京为新专辑《CoCo的东西Eastto West》举行预热加油会。主办单位特别邀请昆剧演员到场表演《牡丹亭》的经典选段,李玟兴趣十足地向演员请教唱腔和舞姿,学得非常认真。为了让歌迷尽早听到李玟的新歌,发行公司还临时决定将发行日期从8月14日提前到8月8日。
“众家谈昆曲”视频欣赏
作者:暂无 来源:华夏地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欣赏  视频  《牡丹亭》  采访过程  青年演员  制作人 
描述:在我们采访过程中发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生态正在恢复,且显示出更为复杂的格局。昆曲如幽然古井,临水一照,各家照出各家的面貌,各地显出各地的风景。苏州国画师叶放、“巾生魁首”汪世瑜先生、皇家
明清文人与昆曲发展三探
作者:刘红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文人  昆曲  发展  推动  文人士大夫  知识分子  魏良辅  昆山腔  家班  汤显祖 
描述:明清知识分子在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提高了对民间文艺的认识,不少文人热爱昆曲,视之为寄托情志的载体和施展才华的媒介,文人士大夫对昆曲的喜爱,推动了昆曲的兴盛发展,使昆曲在艺术上达到相当成熟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