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992)
报纸(2313)
学位论文(604)
图书(200)
会议论文(98)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089)
历史名人 (2786)
地方风物 (136)
文化溯源 (94)
非遗保护 (56)
宗教集要 (24)
才乡教育 (20)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803)
2013(480)
2012(771)
2010(643)
2009(582)
2008(616)
2007(427)
2006(285)
2005(244)
2004(206)
按来源分组
其它(804)
苏州杂志(17)
文化艺术研究(13)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6)
时代文学(6)
北方文学(下半月)(3)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
对外传播(2)
政大中文学报(1)
谁的游园惊了谁的梦:听昆曲牡丹亭
作者:张一凡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描述: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作为古老的剧种昆曲是否还能带给人古典的审美感受,还是说已经渐渐被人淡忘。昆曲牡丹亭》无论是作为戏文还是戏曲都有它独特的美好之处,等待人们发现与欣赏,尽管剧种可能已经古老
翻译美学视角下昆曲牡丹亭译本研究
作者:冀丽娟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意境  意境 
描述:传奇杂剧《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文词典丽、意境深远,其丰富的美学元素令世人称赞。本文试图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汪榕培教授《牡丹亭》英译本,以分析其所富含的人美、景美、情美等非形式系统美学
基于生态旅游的保护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马头山国家级
作者:潘金瓶 吴承照  来源: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  社区  可持续发展  策略 
描述:制定策略的方法具有普适性,对保护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昆曲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白先勇现象”研究
作者:翚丽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新版《玉簪记》  昆曲  文化产业 
描述:昆曲的制作、传承和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深入研究白先勇团队采取的昆曲宣传和保护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并探究和论述了白先勇提出的“昆曲新美学”之昆曲创新和保护理念对我国当今昆曲生存和发展的借鉴意义。
观凤凰台报道白先勇先生致力振兴昆曲
作者:张结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凤凰台  昆曲  牡丹亭 
描述:红氍毹梦认前生,乃父曾拥卅万兵。六十年间恩怨泯,此身却献牡丹亭
昆曲“叶派唱口”的历史传承及传谱唱腔特点研究:以《牡丹亭·
作者:祝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叶派唱口”  纳书楹曲谱  传承特征 
描述:,以昆曲的代表性段落——《牡丹亭·游园》[皂罗袍]为例进行个案分析,文中首先对《纳书楹曲谱》与《粟庐曲谱》的工尺谱记谱形式进行对比,又通过将《纳书楹曲谱》、《粟庐曲谱》、《振飞曲谱》、《昆曲汤显祖“临川四梦
六百年昆曲 新剧永远取代不了《牡丹亭
作者:周冉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汤显祖  演出  杜丽娘  传统戏曲  新纪录  家班  粮仓  剧目 
描述:的皇家粮仓上演六百多场,这个数字在近代昆曲演出史上是一个新纪录。同样是这出剧目,2004年,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将全本搬上舞台,连演三天时长达9个小时,也曾一票难求。
戏乎,戏乎,无非戏 2012版昆曲牡丹亭》引发争论之我见
作者:元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  昆曲  演员  演员  争论  争论  观众  观众  经典  经典  引发  引发  杜丽娘  杜丽娘  梅兰芳  梅兰芳  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 
描述:史依弘挟成功搬演程派名剧《锁麟囊》之余炽,又和张军主演了昆曲牡丹亭》。虽然创作人员的态度都很严谨,并不敢拿昆曲造次,但是演出甫毕,还是引起了争论。舞台上,是亚克力材质的全透明桌椅、花瓶、灯台,白描
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
作者:孙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描写词语  分类  文化 
描述: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
浅吟低唱间的心性“琢”“磨”:古老昆曲对当代生命美学的启示
作者:龚晓薇 张雪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生命美学  生命意识  仪式感 
描述:不胜收的昆曲给生命的启示是对厚度的探寻,对质感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