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35)
报纸(67)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230)
历史名人 (7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09(28)
2008(16)
2007(16)
2006(13)
2005(16)
2004(9)
2002(2)
2000(15)
1994(7)
1989(1)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42)
中国戏剧(34)
中国文化报(5)
戏曲研究(5)
戏曲艺术(北京)(3)
戏曲艺术(2)
文艺研究(2)
戏剧艺术(1)
青春男女生(许愿草)(1)
中华文化画报(1)
张世铮昆剧专场书感
作者:陈朗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折子戏  《牡丹亭》  《长生殿》  穷途落魄  东坡剧院  剧目  人物性格  乾隆时期  流行歌曲 
描述:张世铮昆剧专场书感陈朗本文图片摄影:俞成夫今年夏热,各地皆然,而杭州为甚。客居"天堂".日炙霞蒸.况味可知。8同中旬.雪雯忽来相告:杭州将举行"金秋曲会",有几个专场,内9月12日晚为张世铮昆曲老生
轰动京城的江西赣剧——本刊举行推荐赣剧折子戏演出座谈会
作者:赓续华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汤显祖  表演技巧  演员  观众  首都  戏剧  京城  窦娥冤  座谈会 
描述:青年演员陈俐主演的《盗草》,并于12月3日举行了推荐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首都戏剧界人士有郭汉城、刘厚生、祝肇年、龚和德、刘乃崇、范溶、苏国荣、朱文相、周桓、金桐、马也、胡芝风、易凯、安志
海派昆剧《上灵山》引起热烈争鸣
作者:东方明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昆剧团  《牡丹亭》  青年观  《西游记》  《长生殿》  折子戏  醒目广告  个性与特色  艺术革新  观众来信 
描述:海派昆剧《上灵山》引起热烈争鸣东方明1993年,在国内演出市场一向沉寂的上海昆剧团登出醒目广告:投资百万元推出"海派昆剧"《上灵山》。该剧是根据《西游记》故事新创作的大型神话剧,表现唐僧师徒在去西天
谭盾、张军将昆剧搬进园林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谭盾  园林  昆剧  上海世博会  牡丹亭  音乐家  朱家角  昆曲 
描述:上海世博会期间,著名音乐家谭盾与“昆曲王子”张军将联手打造中国第一部园林实景昆剧《梦回·牡丹亭》,5月将在青浦朱家角课植园上演。
永嘉昆剧《张协状元》饮誉台湾
作者:晓耕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协状元》  昆剧  浙江永嘉  台湾  《牡丹亭》  《长生殿》  《看钱奴》  《窦娥冤》  现代剧场  剧团 
描述:永嘉昆剧《张协状元》饮誉台湾
不可多得的喜剧精品:观昆剧《西园记》有感
作者:周传家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喜剧  精品  张继  剧场效果  “临川四梦”  《西厢记》  《绿牡丹》  文人雅士 
描述:不可多得的喜剧精品:观昆剧《西园记》有感
月落重生灯再红——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观后感
作者:周子清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剧团  表演艺术  排练  《牡丹亭》  剧院  青春  白先勇  全本  苏州 
描述:我虽师从汪世瑜先生,但真正看到全本《牡丹亭》,还是在杭州举办的“七艺节”上,由苏州昆剧团出演的青春版《牡丹亭》。我早在去年四月,得知汪师与马佩玲老师在苏州教授昆剧表演艺术,十月国庆节长假得闲专程去
好戏还需细雕琢──首都专家座谈昆剧《偶人记》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剧  偶人  戏中戏  中国艺术  戏曲研究  戏剧观念  戏曲化  研究员  导演 
描述:好戏还需细雕琢──首都专家座谈昆剧《偶人记》盛夏时节,北方昆曲剧院在中国儿童剧场连续5场推出了运作达两年之久的新编古装昆剧《偶人记》。新颖的题材,丰富的主题,灵活的演出方式,特别是对昆剧艺术本身
民间故事的典雅化 新编昆剧《孟姜女》得失谈
作者:吕茹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姜女》  昆剧  民间故事  典雅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失  中国传统艺术  《牡丹亭》 
描述:自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昆曲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昆剧在海峡两岸、世界各地的轰动上演成了中国文化界的一大盛景,优秀的昆剧剧本也层出不穷。白先
昆剧的市民话题——“汤沈之争”新解读
作者:顾聆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沈之争  解读  市民  昆剧  《牡丹亭》  16世纪  汤显祖  改编本  宜黄腔  传奇 
描述:,作出声明,表达了如下观点:[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