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马头山的华侨女战士
作者:唐旭亮  来源:八桂侨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头山  华侨  战士  敌人  地下工作  东兴  广西防城  海宁  河相  越南 
描述:钦防地区的华侨。省会芒街是一个三面环河、一方临海,有7000人口的城镇,与我国东兴
列宁三次接见旅俄华侨刘绍周
作者:黎抒屏 何薇  来源:广东党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列宁  旅俄华侨  苏俄政府  旅俄华工  苏维埃政府  俄国  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  中国代表团  十月革命 
描述:他5岁时,随父移居俄国。在那里,他完成了高中、大学的学业。1917年,俄国爆发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25岁的刘绍周亲眼目睹了这场伟大的革命,接受了斗
旅俄爱国华侨刘绍周
作者:何薇 黎抒屏  来源:新疆教育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他两次出席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三次受伟大领袖列宁的接见,为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架起了最早联系的桥梁,他就是旅俄爱国华侨刘绍周。
从中华旅俄联合会到俄国共产党华员局——旅俄华人共产党组织的
作者:黄黎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俄华工  华员局  刘绍周  共产国际 
描述: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谢逸桥、谢良牧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简介
作者:周育毅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中山  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历史唯物主义  专题史  知识分子  暨南大学  马来西亚  华侨  史料 
描述:该书由房学嘉、李大超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专题史论集。它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翔实的史料,鲜为人知的事实,撰写并讴歌了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大斗争中,马来西亚华侨知识分子谢逸桥
青田石雕及其社会史意义探析
作者:周望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田石雕  社会史  探析  华侨  冻石  女皇  印材  石制品  文彭  周亮工 
描述: 以镂雕技艺和俏色利用为重要特色的浙江青田石雕,400年前就名盛东南,100多年前更越出故土,誉驰全球.它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已得到工艺美术界的诸多肯定和良好评价.但是,关于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特有的社会意义,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王安石是被乱箭射死的吗
作者:白金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戊戌维新  谭嗣同  代表人  悲剧  北宋  断刀  华侨  出版社 
描述: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面子!面子!》一书,第14页有这样一段话: 商鞅变法,秦强而成一统,但后来他竟遭车裂;王安石变法,北宋因此富国强兵,他竟被乱箭射死;谭嗣同等戊戌维新代表人物, 一个个魂断刀下
黄麟书考察华侨教育
作者:暂无 来源:日报索引 年份:193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黄麟书考察华侨教育
强大的祖国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 广州盛会欢迎归国侨胞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强大的祖国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  广州盛会欢迎归国侨胞  陈郁、廖承志勉励归侨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1960.03.02)  强大的祖国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 广州盛会欢迎归国侨胞
泰国华侨吴炳林:永不放弃的“浴火重生”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无论人生有多少打击和挫折,只要自己内心不放弃,一切就都会好起来。”泰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吴炳林1972年出生在“陶瓷之乡”广东省潮州市,由于父母都是陶瓷工人,他笑称“是泥土陪着自己长大的”。 听闻泰国对陶瓷的需求量很大,吴炳林的父母只身前往泰国发展生意,留下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吴炳林和弟弟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