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93)
报纸(420)
图书(16)
学位论文(11)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3)
地方文献 (73)
地方风物 (18)
非遗保护 (10)
才乡教育 (9)
宗教集要 (8)
文化溯源 (5)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0(81)
2009(53)
2007(46)
2004(20)
1997(16)
1996(13)
1991(10)
1983(3)
1980(2)
1957(2)
按来源分组
自然辩证法研究(4)
哲学研究(4)
求是学刊(2)
博览群书(2)
上海文学(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1)
阳明学刊(1)
法制日报(1)
企业导报(1)
北大史学(1)
批判陆王学派的豪昧主义
作者:张锡勤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王心学  陆王学派  王守仁  圣人  尊德性  陆九渊  无知无欲  道问学  “致良知”  信仰主义 
描述:批判陆王学派的豪昧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落脚点应是狭义认识论
作者:许兆君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狭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  黑格尔  社会意识  哲学教科书  人的社会实践  实践概念  辩证法 
描述:一点,理应把认识论 (在本文中均指狭义认识论,下同)安排在整个哲学体系的最后。这是因为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全部辩证关系,只有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中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所谓解决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实际上可以归结为解决认识与实践的矛盾。社会实践及其发展,是解决主客观矛盾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更重要的是,我们之所以主张把认识论安排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后部分,并不是说主客观矛盾到这里就最终解决了;恰恰相反,而是认为这样的安排能够体现出这个哲学体系的开放性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像一切旧哲学那样,宣布自己为最终真理,而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们对必然的认识,只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认识,而不可能达到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列宁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