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期的秘书应是通才
-
作者:胡文享 施云 来源:中国人才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才 工作人员 新情况新问题 调查研究 秘书工作 新时期 专业知识 人民来信 领导人 领导机关
-
描述:秘书工作琐碎而又平凡,但是,要真正当好秘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能够当一名好专家,但不一定能做一名合格的秘书.这是因为专家只专一门,而秘书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必须是机关通、百事通,也就是说,秘书应是通才.这里所说的通才,就是指既能精通一门,又对其它学科有较深造诣的人才.
-
新时期《金瓶梅》研究概述
-
作者:吴敢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瓶梅》研究 《金瓶梅词话》 研究概述 新时期 中国大陆 学术讨论会 徐朔方 崇祯本 王汝梅 汤显祖
-
描述:。《金瓶梅》研究就是其中一例。仅据中国大陆研究成果粗略统计 ,新时期 ( 1 979— 2 0 0 0 )出版专著近二百部 ,发表论文约两千篇。 1 90 1— 1 978年全世界出版专著不到十部 ,发表论文
-
论新时期诗歌的语言特色
-
作者:宋耀良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特色 中国古典诗词 新时期诗歌 诗歌语言 意象派 中国古典诗歌 浪漫主义 王安石 语言方面 托物言志
-
描述:。西方诗坛上,从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时
-
新时期应是文学的繁盛期
-
作者:刘玉贤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时期 历史时期 文学创作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繁盛期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文学 作家创作 社会生活 俗文学
-
描述:文学的繁盛期一般出现在这样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剧变触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它几乎使人人都成了悲喜交集的剧中人,使人人都成了躁虑不安的思想者,使人人都成了情感激荡的准诗人.这样的历史时期多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期.这样典型的历史时期,在欧洲,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我国是“五四”时期.
-
新时期商检领导者应是这样的人
-
作者:孙书平 来源:外向经济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领导者 新时期 自身素质 深化发展 意志研究 不同意见 工作实践 改革和建设 实践磨炼 白人
-
描述: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商检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如何,对商检的改革和建设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商检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新时代商检领导者应是:
-
论刘绍棠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
作者:齐振平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新时期 小说创作 作家 现实主义 八十年代 乡土文学 生活 人物形象 艺术风格
-
描述:在突飞猛进的八十年代,文坛出现了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新局面。各种题材的小说、新的创作方法活跃于文坛,就在这万花竞放之中,我们看到了“一朵小小的野花,给花园添了一点野趣”的乡土文学代表——刘绍棠以及描写通州运河两岸风土人情的小说。它给文坛增添丁少有的泥土芳香,为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
收付实现制应是新时期销售实现的准则──对《准则》《制度》中
-
作者:洪尚仁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付实现制 《制度》 新时期 权责发生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责权发生制 会计准则 托收承付 委托银行 分期付款
-
描述:收付实现制应是新时期销售实现的准则──对《准则》《制度》中
-
论王安石诗歌的历史意识
-
作者:孔繁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诗歌 诗歌 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
-
描述:深沉的历史意识。通过研究王安石诗歌的历史意识,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王安石复杂的一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对其文学作品进行评价。
-
李觏诗歌简论
-
作者:邹自振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诗歌 诗歌 评述 评述
-
描述:李觏的诗歌在宋诗中独具一格。他的诗内容比较充实,常常涉及政治的得失和人民群众的疾苦,能较真实地反映出他生活时代的面貌。从艺术上看,他的诗歌雄劲质健,清丽婉转,极有情致,诗的意境和用词造句较为奇特
-
白云黄鹤看今朝:武汉市学校党建工作巡礼:论新时期保持共产党
-
作者:陈俊英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党建工作 武汉市 共产党员 黄鹤 基层党组织建设 先进性 新时期 文化教育中心 “中国光谷” 历史文化
-
描述:校党建工作水平;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党建工作活力。该市创造性地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富有特色,卓有成效。本刊特此摘要发表武汉市教育战线党建研究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文章,以期广大读者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学习借鉴武汉市学校党建工作的经验和作法。[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