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不应是惩罚的手段
-
作者:江涟 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幼儿园 劳动积极性 惩罚 老师 爱劳动 地望 中班 手段 惊恐 火气
-
描述:幼儿园正在开午饭,中班的军军不小心把饭撒了,他瞪着一双大眼睛,惊恐地望着老师。‘怎么搞的,吃饭也不会了!今天罚你把所有小朋友的碗都洗干净!’老师火气冲天,对着孩子大声斥责。
-
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应是职工与企业
-
作者:暂无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人事 婚后 工种 女工 当事人 女职工劳动保护 铅毒 仲裁 诉讼
-
描述:编辑同志:我厂有一从事含有铅毒工种的女工,由于婚后待孕,她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向厂里提出申请,要求调换工种,但劳动人事科不管。如果她不服该厂上级主管单位或劳动部门的仲裁,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
-
论社会进步的标准/李军著;杨炳勋指导精神劳动与人的本质初探
-
作者:霍福广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论社会进步的标准/李军著;杨炳勋指导精神劳动与人的本质初探
-
论北宋的体制之争
-
作者:胡安全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士大夫 宋朝 北宋中期 忧患意识 汉唐 文明体制 北方游牧民族 危机
-
描述:一、汉唐帝国的危机与宋人的忧患意识纵观宋朝历史,我们可以感觉到从君臣到一般士大夫的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根源于汉唐帝国的全面危机。这些危机主要有三点:一是贵族分立势力的猖獗;二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强盛;三是汉文化的衰落。它们使宋朝君臣士大夫产生了烦燥、忧虑、恐惧甚至没落的情绪。
-
“隐含”应是一种修辞格——兼谈《杀人者》中隐含语句的表达效果
-
作者:董清林 来源: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格 表达效果 隐含判断 修辞现象 语句 科学出版社 语言现象 歹徒 语言形式 修辞手法
-
描述:含”属于形式逻辑的范畴,并将其命名为“隐含判断”。他们在《论隐含判断》一文(《逻辑语言研究》[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之定义说:“隐含判断是指隐含在某一思想(思维形式或语言形式)
-
《周礼》畿服所见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作者:彭林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分权 中央集权 郡县制 传统思想 本质区别 儒家 中央与地方 礼乐 孟子 制度
-
描述:调,因此,它采用了分封制的外在形式。但是,春秋以降,天于受制于列强,形同“告朔之饩羊”的局面使它不
-
唐代和籴制度渊源之我见
-
作者:任杰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籴制度 封建国家 土地所有制 思想渊源 封建统治者 封建制度 王应麟 赵充国 北魏 新唐书
-
描述:无庸置疑,和籴一词不论就其词源还是就其内容实质上讲,它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下,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所实施的一种制度。它从其思想渊源到国家专设机构加以管理,广泛推行,亦是一个
-
玄武岩柱状节理--一种自组织现象?
-
作者:徐洪武 徐惠芳 邹海波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玄武岩柱状节理 自组织现象 张性破裂 冷却收缩 柱体 原生 双扩散对流 冷凝面 Benard对流 熔岩流
-
描述: 玄武岩柱状节理是发育于玄武岩中的一种原生张性破裂构造,它以形成两层粗细和长短不同的玄武岩多边形(以六边形为主)柱体为特征。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成因一直持传统的“冷却收缩说”观点。1981年,
-
论周礼中“凝固化”的消费制度和周代民本思想的演变
-
作者:王德培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消费制度 民本思想 左传 凝固化 文子 农奴 劳役地租制 天命 礼制 周公
-
描述:是封建社会的礼制,还是奴隶社会的礼制?如果能够加以论证,对解决分期问题的争论,也有重大意义。因此,作者很早就试图从典籍和金铭中发微索隐,挖掘周礼中最根本的制度和精神;终于有了一些自信的看法。现在写出
-
《宋词新歌集》及其作者陈厚菴
-
作者:顾鸿乔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 宋徽宗 凤凰 宋词 搜集整理 李清照 大学音乐 王安石 周邦彦 辛弃疾
-
描述:泣别》8.陆游《沁园春》9.康与之《满庭芳·寒夜》10.辛弃疾《摸鱼儿·感怀》11.张炎《疏影》12.刘克莊《贺新淳·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