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52)
学位论文
(16)
报纸
(11)
会议论文
(9)
图书
(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59)
地方文献
(24)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2)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
(22)
2011
(19)
2009
(14)
2008
(12)
2007
(13)
1999
(19)
1995
(13)
1988
(9)
1986
(5)
1985
(9)
按来源分组
文献
(20)
宋代文化研究
(6)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收藏家
(2)
运城学院学报
(2)
图书情报知识
(1)
潮州日报
(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相关搜索词
孔子
周邦彦词
古书
周亮工
音乐学
创作观念
唐英
《明儒学案》
名物
四川内江
何乔新
传统学术
墓葬
刘绍棠
契约文书
微山县
王世贞
子华子
司马光文集
向太后
《汤显祖全集》
四库全书总目
四部正讹
《左传》
周礼
王骥德
古籍辨伪
十三年
十一册
首页
>
根据【检索词:文献辨伪】搜索到相关结果
19
条
宋代
文献
四考
作者:
祝尚書
来源:
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生卒年
生年
文献
唐英
宋史
资料索引
易占
御史
舍人
描述:
一、祖无择生年考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进士,仕至中书舍人,历知诸州。因其曾官龙图阁学士,故又称"祖龙图"。今存《祖龙学文集》。无择是北宋前期的一位重要作家,曾从穆修学古文,又与欧阳修及"泰山派"孙复、石介等关系密
明清
辨
伪学的成立及古书
辨
伪
之成就
作者:
杨绪敏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尚书》
辨
伪学
《左传》
《尚书》
考
辨
《史记》
胡应麟
《尚书古文疏证》
《周礼》
阎若璩
描述:
明清时期是
辨
伪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从明清时期
辨
伪学的成立、
伪
《古文尚书》的定案及各
辨
伪
学家成就之综述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
辨
伪学的成就及影响。作者指出,这一时期的
辨
伪
学家们在认真总结前人
辨
先秦
文献
中的"以数为纪"
作者:
赵伯雄
来源:
文献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
文献
逸周书
数词
孔子
周礼
洪范
分类概括
组合
战国秦汉
名词
描述:
先秦
文献
中的"以数为纪"
明清
辨
伪学的发展
作者:
牟玉亭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
伪学
《考信录》
《左传》
胡应麟
古文尚书
《古今伪书考》
考
辨
《周礼》
明清
《史记》
描述:
、政治、科学等各个方面,鱼目混珠,真伪难辨。要科学地利用古籍,首先就要辨别古籍的真伪。古今学者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因此,在文献学史上,随着伪书的产生,就开始了
辨
伪
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学者不自觉
宦官忠良者
辨
作者:
白晓娟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武帝
春秋战国时代
《宋书·百官志》
太监
《周礼》
《明史》
东郭先生
生殖能力
重耳
北魏
描述:
宦官忠良者
辨
写作典故三
辨
作者:
周探科
来源:
写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
写作原理
写作教学
王安石
学习者
辨析
经史典籍
教学资料
辨
真伪
苏东坡
描述:
险。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写作典故进行辨析,首先要
辨
真伪。我们通常并不把典故当史料来看待与要
“录籍”释义
辨
误
作者:
连登岗
来源:
古汉语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释义
《汉语大词典》
《太平经合校》
《搜神记》
《文心雕龙》
《太平经》
官俸
基本情况
《周礼》
人的命运
描述:
“录籍”释义
辨
误
《九刑》、“司寇”考
辨
作者:
李力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寇
《左传》
《周礼》
沈家本
《中国法制史》
西周金文
《逸周书》
李学勤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描述:
两周时期中国开始有
文献
史料传下来,相对于夏商而言,资料比较丰富。但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其原本大多已失传,经汉代以后学者的搜集、整理、传释,才流传下来。因此,它们不免带有汉代以后思想的特点,给后人
王安石与曾巩交疏
辨
作者:
刘成国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见
学术取向
性格因素
师道
描述:
根据王、曾生平的交游往来,确定二人关系的疏远,当在熙宁初年。然后由王、曾二人的诗文入手,结合当时时事,分析二人晚年相揆的原因,在于政见上的一系列分歧;最后则进一步发掘学术思想的歧异对于二人交游的影响,以及在二人交疏的过程中,王安石的性格因素之作用。
“别是一家”说与《词论》之关系试
辨
作者:
许金华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别是一家”
李清照
《词论》
“以诗为词”
王安石
音律
《中国文学史》
李清照词
重大题材
理论批评
描述:
“别是一家”说与《词论》之关系试
辨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