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
作者:牛继升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 几个关系问题 校园文化活动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描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维护学校及社会稳定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认为,贯彻中央两个文件的精神重在落实,尤其要处理好德育工作的几个关系问题。
-
学生应是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改革 突破口 大学教育 学生 回归教育 中国青年 教育精神 工具人 市场人 本质
-
描述:王海越在2009年5月25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提出,以学生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实就要回归教育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是对于人的关注,而不是塑造工具人、市场人、考试人。以学生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
-
创新能力应是博士生教育的重点
-
作者:张文修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博士生 教育重点 学位
-
描述:根本标志。一、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培养,为创新能力奠定理论基础创新能力的基础,首先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才能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我校已正式提出并按照一级学科招收培养博士生,建立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工作指导委员会,逐步完善一级学科的培养设置方案,鼓励博士生按一级学科大范围选课,甚至跨出一级学科选课,给他们选课以充分的自由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校已有九个一级学科经国家批准可以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培养和授予学位,使博士生的整体质量有了提高。历彦忠是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博士,他的学位论文“超导线及其多孔涂层在超流液氦内的传热性能”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内容涉及到数学、物理、超导、材料等许多领域。赵升吨获得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间歇性排气噪声及其控制理论的研究...
-
首先应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任班导师的体会
-
作者:乐英杰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心朋友 导师 思想基础 同学 教育学生 微机原理 高等教育 为人民服务 学习时间 录取分数线
-
描述:我从事高等教育27年,从未想到过要当班导师,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逼上梁山,做了两年电82班的班导师。去年,这个班已经毕业,同学们工作在祖国各地,为四化建设出力。教师节前后他们纷纷来信,讲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感谢母校对他们的培养,畅谈我们师生之间离别之情,我作为班导师感到无限的欣慰和特有的幸福。
-
教工住宅建设应是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事业
-
作者:张鹰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集资建房 黑龙江大学 教工住宅 学校 住房面积 个人投资 住宅建设 平方米 居住条件 职工住宅
-
描述:该校可基本上解决无房户的问题;1994年,已有住房的职工的居住条件会得到继续改善;到1995年,学校教工住房面积有望达到人均8平方米。黑龙江大学在集资建房中,本着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负担的基本原则,采取出售、租赁、集资并举的办法,调动各方面尤其是教工个人投资建房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建房资金,加快住宅建设步伐,缓解住房
-
学生应是大学教育改革竹突破口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教育改革 学生 《中国青年报》 教育的本质 2009年 竹 市场人 考试
-
描述:王海越在2009年5月25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提出,以学生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实就要回归教育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是对于“人”的关注,而不是塑造工具人、市场人、考试人。
-
大学校长应是大管家而非大学者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校长 学者 大管 《广州日报》 价值体现 科研课题 人力资源 科技人才
-
描述:业已扭曲的价值观的一次回归。“校长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搬椅子凳子的”,这话出自前清华大学校长、教育家梅贻琦之口。
-
主动适应是大学的价值判断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主动适应是大学的价值判断
-
主动适应是大学的价值判断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郭石明等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撰文提出,主动适应即大学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说大学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充分反映了现代大学对社会需求作出的积极回应。对于大学而言,价值判断
-
“顺应是基础,创造是贡献”──记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
-
作者:龚映杉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 厦门大学 中国国际贸易 中国税制改革 经济全球化 系主任 优化税制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对称信息 国家税务总局
-
描述:“顺应是基础,创造是贡献”──记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