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的语言不俗套
-
作者:文心 来源:创新作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 创新 俗 表现力 “绿” 王安石 作文
-
描述:有时候,一篇作文就因为一个准确、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而生动起来,就像王安石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妙而使这首诗成为杰作一样。可更多的时候,我们作文里处处充斥着陈腔滥调,让人怎样也提不起兴趣。[第一段]
-
为不断降低测试成本而创新——访科利登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陈绪先生
-
作者:胡芃 来源:中国集成电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利登公司 总经理 测试成本 中国 创新
-
描述:为不断降低测试成本而创新——访科利登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陈绪先生
-
从《牡丹亭》和《卡门》两部传统戏剧看中外文化之差异
-
作者:庞国太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卡门》 《卡门》 戏曲 戏曲 歌剧 歌剧 文化 文化 差异 差异
-
描述:幅幅精工织锦,两者都是对人生的咏叹,是体系不同的艺术精品。
-
失明的文化观察者——张大复与显曲
-
作者:陈益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复 观察者 梅花 汤显祖 失明 昆曲 文化 万历年间 昆山 牡丹亭
-
描述:的猝亡,终于导致双眼彻底失明。这时,在江南颇具文名的张大复才四十岁。从此以后,盲杖、笔砚、清淡
-
浅议王安石的散文创作
-
作者:李亚静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创作 创新
-
描述:与文学创作上的创新,在宋代这个大舞台上,留下了串串雄音。
-
高等教育应是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交融
-
作者:周志勇 来源: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理性 人文精神 美育 人生美化 创新
-
描述:高等教育应是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交融。当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过于功利化的倾向,因此,实现两者的交融有迫切的需要,而美育是实现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交融的绝佳途径。
-
昆曲艺术节,创新还是灭杀?
-
作者:刘红庆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亭 长生殿 演出市场 苏州 昆剧 京剧 传习所 剧目
-
描述:,6个昆曲专业团体分得了大约千万人民币,文化部官员则觉得成绩很大。昆曲自身在上个世纪初就基本消亡了,但是其器官被有效地移植到新起的其它戏曲中去,尤其是京剧中去。昆曲的好演员也因为昆曲的不景气转业表演京剧。85年前的1921年,一群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一群向往古典昆曲表演的中国人在距上海不远的苏州成立了昆剧传习所。昆剧传习所把当时可以找到的纯粹的古典大师聚拢在一起,培养了著名的“传”字辈昆曲艺术家。当时招收了一些8到13岁的穷孩子,在“拙政园”主人、“狮子林”主人等有识之士养育下,从前人身上“传”承了600多出古典昆曲。正是“传”字辈艺术家使得传统昆曲得以复活。到2006年7月第三届昆曲艺术节在苏州昆剧传习所旧地举办的时候,“传”字辈艺术家只有一个半了。半个是因为他后来改行了。健在的也已经99...
-
创新应是“三分天下”
-
作者:小草 来源:计算机世界(技术与应用)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创新应是“三分天下”
-
有关戏剧创新的思考
-
作者:吴新斌 来源:剧本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创新 传统文化 戏曲艺术 传统剧目 中国戏曲 传统戏曲 现代转化 汤显祖 继承 思考
-
描述:有关戏剧创新的思考
-
论文字与文学
-
作者:胡青宇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文字 汉文学 十八世纪 语言学转向 文字语言 柏拉图 古希腊 哲学 汤显祖 文化
-
描述:论文字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