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宴:十一世纪的性别与文体
-
作者:宇文所安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正文学 词 晏殊 华宴 性别 文体
-
描述:转向属于男性社会的创作:雅正的诗传统。他们的词里关于丧失与渴望的意象,实际上正好体现了社会对词曲表演本身的限制,因而成为合法的。另一方面,词体中文言和白话语言层次的参差对照及突出转换,也暗示了欲望的中止和诗意的产生。如此,雅正文学在其自身的形成中获得了一个影子,它在词中存在,容纳了在雅正的诗文中不能表现的东西,并使其他一切都变得缺乏意义。
-
有关本质的三种理论:解读亚里士多德、克里普克和周礼全的本质
-
作者:夏素敏 来源: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质 谓词 必然 概念
-
描述:亚里士多德、克里普克和周礼全先生都承认本质的存在,只是具体看法不同。亚里士多德考察了现实必然及现实事物的本质;克里普克借助可能世界语义学,关注的是逻辑的必然、终极的本质;周礼全预设了绝对本质的存在,对概念发展的两个阶段进行重新阐释。通过三种理论的比较,可以发现两种互为补充的本质。
-
吴澄唐宋七子说的理论价值——兼论唐宋八大家概念的形成
-
作者:李宜蓬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七子 唐宋七子 复古 复古 文统 文统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
描述:环节.
-
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
作者:房春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诗歌语言 文体选择 牡丹亭 英译本
-
描述: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