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华宴:十一世纪的性别与文体
作者:宇文所安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正文学    晏殊  华宴  性别  文体 
描述:转向属于男性社会的创作:雅正的诗传统。他们的词里关于丧失与渴望的意象,实际上正好体现了社会对词曲表演本身的限制,因而成为合法的。另一方面,词体中文言和白话语言层次的参差对照及突出转换,也暗示了欲望的中止和诗意的产生。如此,雅正文学在其自身的形成中获得了一个影子,它在词中存在,容纳了在雅正的诗文中不能表现的东西,并使其他一切都变得缺乏意义。
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作者:房春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诗歌语言  文体选择  牡丹亭  英译本 
描述: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王安石《礼记》探论
作者:潘斌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礼记  礼记  郑注  郑注  孔疏  孔疏 
描述:石在训释《礼记》时使用了"先王"一词,并明显地体现出他有尊崇周公和周礼的倾向。
朱熹的《周礼》思想
作者:殷慧 肖永明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周礼》  思想 
描述:朱熹坚信《周礼》为周公所作,维护其作为礼经典的神圣地位。这一态度既是对宋代《周礼》研究的反思与批驳,也与其为宗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朱熹与王安石、陈傅良、胡宏在《周礼》观上的分歧,可以看到朱熹
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
作者:彭启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诠释  宋明理学  知识论诠释  实践论诠释 
描述:为达成明理这一理解目标的重要保证,知行合一说凸显了理解中的实践智慧。陆九渊意义上的明理具有了实践论的意味,其理解理论的视野是实践论诠释的。
郑玄与校讎
作者:王霞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古文经学  周礼  今文经学  礼记  校勘  古书  郑注  整理古籍  异文 
描述: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儒家学者,中国著名经学家之一。郑玄先今文经学,后习古文经学,网罗众家,通融为一,成为汉代
教材更应是
作者:倪岗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教材更应是
宋代周礼文献述论
作者:夏微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周礼》  周礼 
描述:宋代的《周礼》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大致可分为传说、分篇、专著、图谱四类;宋代《周礼》文献在训诂上喜与郑、贾立异,并多以义理解经;宋代《周礼》文献具有珍贵的经学、史学、文献学价值。
论东汉周礼兴起的文化问题
作者:许结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献研究  文化政策  今古文  士文化  古代官制  春秋  政治制度  光武帝  王莽  公羊 
描述:休的历史公案。本文无意于此,而是拟从学术史之变迁的角度对周礼为何兴起于东汉这一问题作些散点式的探讨,以期予周礼史的研究有所建言。
李觏《周礼》述论
作者:夏微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李觏  上海古籍出版社  述论  庆历新政  儒家经典  四库全书  思想家 
描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7册,第607页),而《周礼》最受其推重。其《周礼》著述不仅包括《周礼致太平论》十卷,还包括《礼论》、《富国策》、《安民策》、《强兵策》、《平土书》、《常语》、《明堂定制图序》等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