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陆九渊散文理论探微
作者:雷斌慧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散文  散文理论 
描述:陆九渊的文道观一方面是实本文末,一方面是文道一体.在肯定文学抒情本质的前提下,陆九渊强调散文内容要真实、充实.陆九渊重视文学形式,表现在散文上,即是重视散文的气象,赞赏简畅自然的文风,关注炼字及作文
三毛与王英琦散文异同的比较
作者:刘萍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王英琦  散文  比较 
描述:本文从文本入手对三毛与王英琦的散文从对现实人生的真实反映、异域纷呈的风俗文化画面、人情味与人情美、自我灵魂的体现者、风格五个方面进行了异同的比较,希望为三毛和王英琦的研究寻找新的视点。
丰富的人生体验执著的生命追问——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
作者:刘纪新  来源: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散文  感性  理性 
描述:态的思考,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执著追问,都将历史、现实和自身经历相融合,使其创作不落俗套.
中外声乐发展史
作者:胡郁青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声乐  音乐史  世界 
描述:中外声乐发展史
舒同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
作者:王文斌  来源:理论导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书法家  深刻影响  中国书法  文化现象  走向世界  发展史  宣传广告  颜真卿  独辟蹊径 
描述:抚州文化的深刻影响。他青少年时期就读师范的抚州,自古以来就是个出文人墨客的地方。历史上这里最有影响的两位客籍大书法家,一位是东晋时的王羲之,一位是盛唐时期的颜真卿。一位是书圣,一位是书坛巨匠,先后居于抚州,自然会给抚州文化带来深远
张载礼学论纲
作者:林乐昌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学  张载  《乐器》  《正蒙》  发展史  司马光  王安石  祭礼 
描述:》、《祭祀》、《丧纪》等篇。史称,张载之学“尊礼贵德”(脱脱等,第12724页),“以礼立教”(《二程集》,第1195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学体系。从整体看,张载的礼学是由两套系统构成的:一套是关于礼的基本观念和礼学结构功能的学理系统,一套是突出礼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实践系统。一、礼之多重根源和体系定位研究张载礼学的学理系统,首先应当考察张载之礼的多重根源及礼观念在其理学观念体系中的定位问题。礼之根源是关乎礼学本质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张载综合秦汉以来儒者的成果,并创发新意,认为礼具有三重根源:一是根源于天(太虚),二是根源于理,三是根源于心或情。其一,礼源于天(太虚)。张载不认同前贤时儒“专以礼出于人”的观点,在其佚书《礼记说》中提出:“大虚(太虚)即礼之大一(太一)也。大者,大之一也,极之谓也。礼非出于人,...
北宋亭台楼阁散文研究
作者:刘波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亭台楼阁散文  意蕴  曾巩  创作实践 
描述:文的数量达到3100余篇。元明清散文中亭台楼阁成为文人士子笔下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北宋时期,亭台楼阁散文的篇目近500篇。由唐至元的转变,宋代在这之间所起的关捩性作用值得我们研究。在研究亭台楼阁散文
曾巩记体文风格论
作者:李美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散文  散文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  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描述:以后则蔚为大观,欧、苏、曾、王四大家的出现,更是极大地拓宽了“记”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记”的内容。内容上,记体文包括了一切记事、记物之文,是古代以应用为主散文中文学性较高的作品。在宋代散文的诸多体裁
重构人类诗意的家园
作者:王英琦  来源: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构人类诗意的家园》  中国  当代  散文  王英琦 
描述:达尔文曾感慨地说:"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另一部分功能——能够产生高级意识的那部分功能衰退。"他指的就是人的综合审美力和内在情感的能力。伟大艺术思维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和情感。特别对天才艺术家和科学家来说,杰出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更与艺术审美的判断力、鉴赏力关系极大。
曾巩散文风格探讨
作者:刘清菊 张丽英  来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散文风格  曾巩散文风格  雍容典雅  雍容典雅  古奥精深  古奥精深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列为唐宋八大古文家之一的曾巩是位有突出成就的作家,他以自己的艺术成就,一度显赫于宋代文坛。他师从于欧阳修,又与王安石共事一朝,在文学研究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与风格。他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