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字诗谜
-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谜语 半边 字形 可耕 组合 形象 形式 形成
-
描述:王安石曾写有一首关于用字的字谜诗,诗是这样写的: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谜语按字形把用字拆成多个部分,再以不同形式组合而形成,既形象又生动。
-
“春”字的秘密
-
作者:五三 SRAHOT 来源:世界儿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秘密 甲骨文 太阳 联系 王安石 树木 孟浩然 春节 北回归线 种子
-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王安石说字
-
作者:水采田 来源:故事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说字
-
重字诗例说
-
作者:李盛仙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王安石 重复使用 表达 桃花 顶针 作者 夜雨寄北 黄鹤楼 思想内容
-
描述:古人作诗,历来把重字当做一忌。除了反复吟咏的古风,和有些顶针诗连环反复外,律诗、绝句均忌重字。特别是绝句,因为它字数少,犯了重字,内容、诗路就显得更窄了。因此,
-
邯郸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舒化
-
作者:王锡丽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方言 入声 舒化
-
描述:通过调查统计古入声字在5代邯郸人方言中的舒化情况,认为邯郸方言的入声舒化主要是受外方言影响的结果。
-
由"史"字论殷代的"史官"并非史官
-
作者:田标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 史官 殷代 《周礼》 司马迁 刘知几 班固 秦
-
描述:"史官"之名,自司马迁、班固开始使用,经刘知几对其从理论上进行规范,而后历代相沿。《周礼》中序官篇、宰夫篇、小史篇中"史"引郑司农注,皆谓史官掌书起草,
-
《泊船瓜洲》之“间”字正音管窥
-
作者:莫俊峰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中学专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隐逸人格精神 阴平 钟山 七言绝句 春风 高考语文 平仄格式 去声
-
描述: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几乎家喻户晓,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还选了这首
-
从“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月”字说起
-
作者:陈未鹏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梨花 “月” 《青箱杂记》 晏殊 池塘
-
描述:厚《青箱杂记》云‘梨花院落溶溶雨’始知‘月’者,后人改之。‘雨’字自妙。”也就是说,徐氏认为,“溶溶”两字不能和“月”字搭配,和“雨”搭配方称。世之所以传“雨”为“月”者,是后人改作的结果。有趣
-
名分与权利——“娶”字意义的文化演进与言语运用
-
作者:丁素红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娶 宗法制 名分 权利 周礼
-
描述:“娶”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意义具有不同的变化。《左传》作者在运用中利用其特定的文化意义为自己的文本叙述构成一个文化评价系统,衡量着人物的行为表现,预示着事件的发展结局。
-
一个“情”字催生的青春意识——对汤显祖《牡丹亭》的思索
-
作者:王瑾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情人欲 意识 寻梦 明代戏曲 作品 人性 代表作
-
描述: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亦是明代戏曲史上最出色的作品。其故事取自《杜丽娘慕色还魂》,《牡丹亭》的故事由一个情字唤起青春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