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的语言不俗套
-
作者:文心 来源:创新作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 创新 俗 表现力 “绿” 王安石 作文
-
描述:有时候,一篇作文就因为一个准确、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而生动起来,就像王安石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得妙而使这首诗成为杰作一样。可更多的时候,我们作文里处处充斥着陈腔滥调,让人怎样也提不起兴趣。[第一段]
-
让虚假的美丽远离语言课堂
-
作者:朱华东 来源:师道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 语言 美丽 虚假 《泊船瓜洲》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王安石 学生 教师
-
描述: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向学生讲授宋代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体会。[第一段]
-
语言锤炼笔下功
-
作者:陈飞 来源:陕西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锤炼 语言准确 王安石 “绿” 王之涣
-
描述:要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必须从文字上、情感上、哲理上去锤炼。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几经锤炼,传为佳话。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妇孺皆知,意蕴深远。语言的锤炼不仅是用字
-
《牡丹亭》主题意蕴再探
-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
描述: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
-
论周礼全先生的语言逻辑思想
-
作者:胡霞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逻辑体系 语言逻辑 语境
-
描述:周礼全是我国自然语言逻辑的开拓者,他于1995年提出了一个以意义、语境、隐涵、预设等范畴为骨干的语言逻辑体系.在这个语言逻辑体系中,语境具有重要地位.
-
考点9 北宋的政治
-
作者:郭东辉 来源: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初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贫积弱 北宋中期 土地兼并 失败原因 社会危机 藩镇割据 科举制度
-
描述: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4)和战并存的民族关系。北宋同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和金之间有战有和,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
欲将沉醉换悲凉
-
作者:吴南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政治 疏离 悲剧意识 词业价值 豪放 纯真
-
描述:醉换悲凉”,由感性的沉醉提升到释家智性的观照。小晏无意于仕进,将自己的一腔热情投身于词的创作中,“嬉弄于乐府”,既见出小晏对词学的重视,也显示了小晏与传统士人观念价值取向的背离。然小晏本质却是豪放、率性、纯真之人,被其挚友黄庭坚称之为“痴”。
-
吴澄的政治经历及其思想
-
作者:孟凡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澄 吴澄 政治经历 政治经历 治国思想 治国思想 四等人制度 四等人制度 道统 道统 元代 元代
-
描述:主线,来剖析吴澄的这四次京师之行的背景、经过以及结果。本文的第二章,从吴澄为什么提出应该由儒生治理国家开始,逐步分析吴澄的这种思想产生的历史源泉以及儒生应该如何治理国家。第三章,主要讲述吴澄对元代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一四等人制的看法。第四章,笔者希望通过材料分析,总结出吴澄的道统观点,并对吴澄合会朱陆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
-
《闺塾》点评
-
作者:陈国安 卜延中 邵统亮 褚树荣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教学 牡丹亭 杜丽娘 执教者 解读 戏剧人物 还原 语言 教师 学生
-
描述:《闺塾》点评
-
文海浮沉近一生
-
作者:毛志成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 初中生 学习成绩 必然性 原因 人为因素 小农意识 刘绍棠 语言 作家
-
描述: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少年,与文学结缘总是有"偶然"原因的。有时,近于宿命,粗看上去很像是由瞬间之"因"演变出的"果"。但后来一想,那样的事又带有极强的必然性,人为因素占了一大半。例如:半个世纪前,我十二岁时还是初中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