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1)
报纸(73)
图书(14)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4)
地方文献 (39)
地方风物 (2)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27)
2009(11)
2008(10)
2006(13)
2004(10)
1999(6)
1998(8)
1997(7)
1986(6)
1983(9)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
历史档案(2)
人民音乐出版社(2)
南方都市报(2)
牡丹(1)
辅导员(教学版)(1)
南风窗(1)
中华文史论丛(1)
戏曲艺术(1)
现代领导(A版)(1)
荐帖 王安石变法与北宋的政治制度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北宋虽然在军事外交上为后世所讥,但在内政上却不能不说有其可称道的地方。赵宋的政治制度设计来源于其“祖宗家法”,而所谓“祖宗家法”中最重要的一条精义,在我看来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正是因为认识到
王安石推行新政缘何失败
作者:易中天  来源:现代领导(A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朝  政治决策  政治制度 
描述:不要以为变法就好。有好的变法,也有不好的变法。一种改革究竟是好是坏,不能只看动机,要看效果。
《周礼》与北魏变法及其对後代政治制度之影响研究
作者:林映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政治  六官  三省六部  改革 
描述:的關係,包括北魏變法前的社會背景、變法的實施、變法後的成果以及變法後的影響。 第三章討論《周禮》六官與北魏官職的關聯,從《周禮》六官間的同官聯事、異官聯事、《周禮》六官所職掌的相關性來探討,並論述北魏官制之架構,接著論述《周禮》六官與北魏官職的關聯,由北魏官職中官職的職掌看出為《周禮》所影響的痕跡與關連性。 第四章討論北魏以《周禮》變法對北魏以下政治的影響,由六部制的成熟與確立,每個朝代皆可見其演變的痕跡,演變過程中,或是強調皇權,或是加強吏部職權,亦或是重視戶部職務,皆可見到每一朝代實施某一措施所代表的意義與所欲達成的結果,由此發展至清代,部門的分類更是龐雜,但皆可見從《周禮》精神架構發展而來的痕跡。 第五章為結論,主要總結本篇論文之觀點,論述《周禮》對歷代國家社會的影響。 【關鍵詞】:《周禮》、政治、六官、三省六部、改革
有关汤显祖史料的新发现
作者:连劭名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朝  汤显祖  史料  戏剧家  政治制度 
描述:旅美华人燕登年先生藏有《明代名贤手札》一部,分装上下两册。上册有朱彝尊题跋:
王安石身后评价考述
作者:刘成国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国  历史评价  政治制度  北宋  南宋 
描述:王安石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在古代文人中,或许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像他这样,生前身后居然享有如此悬殊的评价;誉之者以为孔、孟再世,毁之者却诋为“古今第
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读《资治通鉴》之三
作者:韩毓海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吕不韦  秦始皇  政治制度  王安石  司马光 
描述:奏始皇正是通过解决吕不韦集团的问题,塑造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这种抉择的裂度和思考的深度,并不是司马光这样一味与王安石对着干的书生所能体会万一的。
·学·知
作者:邓泽雄  来源:辅导员(教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工作者  教学工作者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重理轻文  重理轻文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  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 
描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历史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无疑增加了历史教学工作者的难度。在教学实践中,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乐于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我觉得兴趣教学必不可少,它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旋律
作者:  萨波奇·本采  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旋律  音乐史  音乐史  旋律 
描述:旋律
作者:刘景茹  来源:牡丹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贾似道  蔡京  相位  仕途  敛财  罪恶  皇帝  李林甫  王安石变法  河北 
描述:~~
《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作者:冯天瑜  来源:历史档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献通考》  “封建”  《白虎通义》  《太平御览》  社会生活  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  《周礼》  《史记》  《汉书》 
描述:诸侯”、“封诸侯制土之等”、“封诸侯亲贤之义”、“夏封诸侯”、“建国”等目,皆关涉封建制度;又如宋李防等辑《太平御览》,设《封建部》五部,博引此前类书及《周礼》、《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诸古籍,列“(叙)封建”、“爵”、“异姓王封”、“公封”、“侯封”、“伯封”、“子封”、“男封”、“同姓封”、“外戚封”、“以公相封”、“功臣封”、“德行封”、“讨乱定策封”、“奉使封”、“尊贤继绝封”、“死王事子孙封”、“异域降封”、“杂恩泽封”、“杂名号封”、“宦者封”、“逊让”、“诛贬”等专目,陈述“封建”界说及历代各种“封建”状态。而关于封建最为系统、翔实的记述,则见于典章制度的渊薮——《文献通考》及其几种续编的《封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