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97)
期刊文章(4470)
会议论文(83)
图书(6)
学位论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998)
红色文化 (26)
地方文献 (19)
地方风物 (11)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5517)
2013(216)
2012(285)
2011(292)
2010(251)
2008(251)
2006(191)
2005(192)
1999(106)
按来源分组
其它(82)
新京报(44)
解放日报(27)
领导文萃(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4)
共产党员(沈阳)(3)
中国远程教育 下半月(1)
党建文汇:上半月版(1)
纺织商业周刊(1)
经济形势瞭望(1)
百姓幸福应是政府的最大政绩
作者:魏民  来源:共产党员(沈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幸福  政绩  政府  百姓  财富积累  改革开放  城市居民  高速增长 
描述: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财富积累大幅度增长,城市居民的财富在不断地增加。但当GDP高速增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幸福”这个词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困惑。[第一段]
反方:限价不应是政府的“板斧”
作者:洪常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限价  政府  牛肉面  物价局  兰州市  监督  违规  差价 
描述:看到拉面限价这条新闻,我深为兰州市物价局等部门感到为难。牛肉面要限价,违规者还要严惩,为此,就必须严加监督,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但如何监督呢?碗不仅有大小之
民间环保组织应是政府治理环境的同盟军
作者:叶静  来源:绿色大世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间组织  环保组织  环境问题  政府  节能  环境权益  行动过程  经营  项目  治理环境 
描述:环保民间组织也需要经营对于陆续取得的成功以及日益壮大的影响,环保民间组织们在激动的同时,也理性地剖析了成因。我觉得节能减排是26度行动得以
汉文化典故的英译策略——以《牡丹亭》英译本为例
作者:尚永芳 杜丽娟  来源: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文化词  汉文化词  典故  典故  《牡丹亭》  《牡丹亭》  英译  英译  策略  策略  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 
描述:结合汪榕培先生的《牡丹亭》英译本,以其对具有特定汉文化词及典故的处理为例,分析了英译汉文化词及典故的三种策略:意译、音译、直译。
就业不应是惟一温度计
作者:孙冉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就业率  温度计  就业压力  高等教育  政府 
描述:专业的好坏单纯以就业率来判断未免过于简单,更不应因为就业率差就将某一专业砍掉,换言之,就业压力应由社会、政府、高校三方分减,仅仅压给大学会使整个高等教育变形
“送温暖”不应是政府行为
作者:暂无 来源:人大建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府行为  全国人大常委会  温暖  《解放日报》  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  访谈录  郑功成 
描述:《解放日报》近日刊登了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的访谈录。以下内容摘自该文。
中国制造应是策略中国经营才是战略
作者:刘瑞旗  来源:连锁与特许·管理工程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制造  经营能力  中国经济  消费者心理  战略  中国发展  品牌支撑  经营才能  技术  情感 
描述:中国制造的突围之路在于,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经营?只有中国经营才能富强中国,才是中国发展的战略。
政府网站应是畅达民意的渠道
作者:朱小丹  来源:中国信息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府网站  渠道  民意 
描述:有关部门在建立自己网站的时候,应该使这个网站既能够进行政府的权威发布,同时,也应该把网站开通成一个畅选民意的渠道。这两者一结合,就是一个好网站![第一段]
预算改革应是政府改革的切入点
作者:王雍君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府改革  预算改革  政治改革  预算控制  深层矛盾 
描述:目前,政府改革和政治改革相对滞后,深层矛盾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还在激化。除了改革意愿不足外,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正确认识和推动以预算改革驱动政府改革与政治改革的战略。预算是控制政府的主要工具,缺乏预算控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认为:“送温暖”不应是政府行为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人大工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国人大常委会  郑功成  政府行为  温暖  委员  《解放日报》  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 
描述:《解放日报》近日刊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访谈录。以下内容摘自该文。 记者:有人把关注民生理解为逢年过节“送温暖”,关注民生只热闹在年初和年尾。[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