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北宋引黄的历史经验
作者:王质彬  来源:人民黄河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黄  王安石  兴修水利  北宋时期  熙宁    农业生产  黄河水  变法  历史经验 
描述: 北宋熙宁年间,力主改革弊政的王安石两次出任宰相之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运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是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十一月,王安石入朝辅政的头一年,就颁布了著名的“农田利害条约”(又
中国古代的农田淤灌及問題——古代泥沙利用問題之一
作者:姚汉源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王安石变法  劳动人民  黄河流域  北宋      潘季驯  刘天和  熙宁 
描述:水利的主要內容之一,规模很大,但效果不能巩固維持。北宋以后,只有劳动人民长期保持这一良好經驗,統治阶級的官史和水利名家一般不予重視或片面的加以反对。除用以肥田外,河工还可用以巩固堤防(本文只談
宋代北方的
作者:周宝珠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6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提点刑狱  熙宁  宋会要辑稿  开渠  黄河沿岸  山西  北宋  宋神宗 
描述: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宋史卷351程师孟傳)于是便在绛州正平县南董村劝民得银一千八百缗,买地开渠,引马壁谷水瘠田五百余顷。另外在其他九州二十六个县内,凡有“天河水”及泉源处
从历史上看黄河浚问题
作者:张永昌 王恺忱  来源:人民黄河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河下游  疏浚  王安石  河道  历史上  河段  淤积物  洪水泥沙  徐州  交汇口 
描述: 人们在与黄河洪水泥沙的长期斗争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相传大禹治水即有“九川既疏,九泽既坡,诸夏艾安,功施於三代”有关疏浚效果的记载。为配合黄河下游整治,兹对黄河历史浚问题进行剖析,以作借鉴。
北宋引浑灌的初步研究
作者:贾恒义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北宋王朝  王安石  水沙资源  综合利用  农田水利工程  黄河中下游  多泥沙河流  黄河中游 
描述:上,根据黄河多泥沙的特点,进行了大规模引浑灌,把水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忙趁东风纸鸢
作者:暂无 来源:镇江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纸鸢,就是风筝,南方人称“鹞子”,“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北方人则称“风筝”,“槐榆舒绿柳含青,阵阵东风拂面生。最是儿童行乐事,置身檐瓦放风筝”。在屋顶上放风筝,古今都不多见,童心童趣,跃然纸上。 放风筝的历史由来已久,据《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记载:“墨
李浩
作者:暂无 来源:青海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浩
翁心目中的王安石
作者:李强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格  学术  诗艺  交游 
描述:王安石在南宋的身后名誉地位较低 ,官方多次诏令贬斥。南宋诗文大家陆游却十分尊敬王安石 ,在他的心目中 ,王安石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学养深厚、诗艺高超、交游审慎的长者。陆游的这些看法 ,一方面渊源有自 ,另一方面也与他自身的人格追求有关。
欧阳修:苏轼出一头地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梅尧臣  曾巩  机会  人格  知贡举  苏东坡  清新自然  宋仁宗 
描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礼部选才,首席评委是"知贡举"的欧阳修,评委有文坛大家梅尧臣等。这次考试盛况空前,各路才俊云集。二十岁出头的川籍学子苏东坡也没放弃这次难得的入仕机会,以一份《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奇思妙文,完成了自己的笔试。
蓦然回首禁与
作者:易炜翰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花,在年味愈发淡漠的当下,还维系着一丝淡淡的情愫.情愫是“噼里啪啦”的炸响划破新年的凌晨,在睡意酣然时被迫聆听新年的脚步,更在辗转反侧中迎来新年的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