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热——记归国华侨老人杨炳生
-
作者:陈一平 来源:中国农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炳 余热 印尼归侨 农场 爱国华侨 老人 雅加达 办公大楼 管理员 归国华侨
-
描述:在新光农场,人们赞扬退休的印尼归侨干部杨炳生是为农场事业献余热的“好老人”。杨炳生今年65岁。1960年4月他从遥远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带领三百多名爱国华侨,回到祖国的怀抱。安置到新光农场后
-
报告文学创作必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兼与江柳、杨炳同
-
作者:毛微昭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方法 革命现实主义 报告文学创作 “两结合” 浪漫主义手法 杨炳 作家 革命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
描述:同报告文学创作的关系怎样?有些什么独特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独特风姿 别具一格-——读《登泰山记》
-
作者:叶楠 来源:传媒观察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泰山 游记文学 桐城派 章法结构 文学发展 柳宗元 考据 王安石 文章 范仲淹
-
描述:姚鼐是“桐城派”中重要的作家。他在清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任过兵部主事等职。后辞官告归,先后在江宁(今南京),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他主张文章应兼具义理、考据、词章之长,他自己的文章简洁雅正、讲究章法结构,所
-
“读为、读曰”考
-
作者:宋秀丽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假借字 周礼 古今字 术语 段玉裁 考工记 说文解字 训话 训释 郑玄
-
描述:、读曰,三曰当为。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读为、读曰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为变化之词。比方主乎同,音同而义可推也;变化主乎
-
论吴炳的喜剧艺术
-
作者:傅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戏剧 古代戏剧 吴炳 吴炳 明代艺术 明代艺术
-
描述:论吴炳的喜剧艺术
-
杨简学行与慈湖书院
-
作者:胡绳系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简 书院 陆九渊 慈溪 宋高宗 浙江 进士及第 象山 主观唯心主义 公元
-
描述:进士及第,初官浙江富阳主簿,遭母丧去官,后历任浙江嵊县、江西乐平知县,以兴学训士闻于朝,乃召为国子博士。旋被贬于广西全川,复起用为兵部郎。宁
-
读《牡丹亭·惊梦》
-
作者:李真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张大复 封建礼教 个性解放 柳梦梅 娄江 贵族女子 尽意
-
描述:复
-
读稗掇零
-
作者:刘锋晋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江 胡应麟 水浒传 故事 杨慎 异梦 弓弯 山东 满江红 嘉靖
-
描述: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小词盛于宋,剧贼亦工如此”。胡氏云:“此即水浒词,杨谓“瓮天”或有别据,第以江尝洛则太愦愦也。”
-
某启与某记
-
作者:亦之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名字 作文 姓名 文集 褒禅山 古代文化 起稿 匿名信
-
描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文末有“临卅王某记”,课本注云: [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
吴炳威校友的来信
-
作者:暂无 来源:文楼乡音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吴炳威校友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