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面语歧义浅探
-
作者:吴新华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歧义 书面语 随园诗话 遗留问题 理解 王安石 客观基础 流通领域 省略 李白
-
描述:指明皇白龙池召李白而言船舟也。《明道杂记》以为:“船,衣领也。蜀人以衣领为船。谓李白不整衣而见天子也”。青莲虽狂,不应若是之妄。东波《赤壁赋》:“而吾与子所共适”适,闲适也。罗氏《拾遗》以为:“当是
-
青苗法之得失及其原因探略
-
作者:刘德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 进步意义 反对派 建国后 土地兼并 探略 变法派 自耕农 抑兼并
-
描述:贷钱于民,使饥乏者得解燃眉之急。它的推行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抑制了土地兼并,缓解了自耕农的贫困化,取钱有方,国库充衍,在当时条件下,有其积极进步意义。我认为,青苗法在历史上既没有象反对派刘攽在《与王介甫书》中所说的“介
-
陆王异“心”论
-
作者:魏义霞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 陆九渊 王守仁 陆王 心与理 认识论 主观唯心主义 心即理 宇宙本原 陆学
-
描述:尽之分,并无本质之别。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认为,陆、王的学说固然有着不可否认的继承关系,“心”在两人的哲学中固然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这并不能证明陆、王的心学是相同的。与此相反,陆、王的心学处处显示了不容忽视的差异和对立。 一、哲学的理论框架和逻辑结构不同 正如对思维与存在的不同理解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类似,对心与理的不同理解则是划分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准则。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充分体现了陆、王哲学的差异:陆九渊的哲学是循着理──心──理的逻辑结构展开的,而王守仁哲学的逻辑框架则是心(良知)──物──心(良知)。这就是说,陆学虽然有向主观唯心论倾斜的意向,但其基本理论走向则是客观唯心论;王学纯然是由主观到主观的玄学思辩,它在主观唯心主义的迷宫中要比陆学跌得更深、更远。 .在本体论上,陆九渊提出了“心...
-
吴澄教育思想探新
-
作者:刘桂林 来源:江西教育科研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践履 道德实践 教育思想 知行 朱熹 吴澄 四书 变化气质 明德 初中期
-
描述:才是实学。而当时的学风令他深恶痛绝,“今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