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价值应是现阶段我国产权界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肖忠清  来源:资产与产权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产权  理论  劳动  资本  价值  中国 
描述: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价值应是现阶段我国产权界定的理论基础
股份合作制应是劳动群众的经济组织形式
作者:刘从九  来源:财贸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股份合作制企业  经济组织形式  劳动群众  按劳分配  按资分配  利益分配  国有企业  经营规模  股份制  劳动者 
描述:别不大,且均为劳动群众。企业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所有股东都是企业主人。利益分配上既实行按资分配,又兼有按劳分配成分。两者的联系主
科学、技术与美国国会: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什么?
作者:汪凌勇  来源: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美国  国会 
描述:科学、技术与美国国会: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什么?
欧阳修与韩愈的“古文”关系
作者:何沛雄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韩愈  “古文”  古文运动  《四部丛刊》  唐宋八大家  昌黎先生集  韩文  王安石  《古文关键》 
描述:是建业者。韩愈在唐代提倡古文运动的时候,大声疾呼,召收后学,结果受到群众的“笑侮”、“聚骂”、“指目牵引”、视之为“狂人”。因此,他提倡古文,在当时没有真正的成功,但留下深远的影响。欧阳修在宋代提倡古文运动,既有柳开、姚铉、穆修等作先驱,复有尹洙、苏舜钦、苏舜元、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友生为羽翼,加上位高名重,诗赋文词皆有杰出成就,故提倡古文,一呼百应,成绩斐然,凌轹千古。
《涑水记闻》的史料价值
作者:冯晖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史》  史料价值  司马光  欧阳修  北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社会问题  通行本  语录体 
描述:《涑水记闻》(以下称《记闻》)通行本16卷是司马光的一部语录体笔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该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曰《记闻》”。 《涑水记闻》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六朝(906-1070)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
浅谈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作者:谢秦  来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时代  法制史  中国   
描述:浅谈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我国早期官学教育的历史价值
作者:陈水德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学教育  民族教育  教学教法  伦理道德教育  文字  形成与发展  《学记》  历史价值  《周礼》  早期教育思想 
描述:的产生和完善我国先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方块体文字。但我国早期的文字却是在将遍缺乏教育的情况下,孤立地断断续续地产生,它并未能形成系统规范的文字。这可从最早孕育文字胚胎管窥一斑。如半坡遗址的陶文符号,及近期于长江流域出土的象形陶文和西安附近发掘的象形甲骨文.均属于三代以前的草创之作。然自虞夏以后,随着民族教育的兴起、文字和教育一旦结合,我国文字就摆脱了其草创阶段,而进入了其成熟阶段。我国早期教育.并非一开始就是文字教育。而主要的是靠直观式的器具教育。最初.人们以声教为形式,声教即乐教,靠日耳相传.用器乐传授。这是最易于被人所接受的便捷教法。至殷代,这种教法趋于完备,如殷代设大学、小学传教。大学田曾宗.为乐教;小学日序,为射教。射教是在乐教的基础上发表起来的,皆为器具之教。因此,殷代教育尚未完...
论《紫钗记》的思想价值及其意义
作者:李秋新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思想价值  《牡丹亭》  “临川四梦”  《霍小玉传》  艺术成就  戏剧创作  艺术价值 
描述:论《紫钗记》的思想价值及其意义●李秋新《紫钗记》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创作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几百年来,对于它的思想与艺术成就人们曾做过一些论述和探讨,但同对作者的代表作《牡丹亭》的研究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作者:丁以寿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茶道  临济宗  清拙正澄  禅宗  日本禅  日本曹洞宗  荣西  茶文化  径山茶  吃茶养生记 
描述: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
阳明学与朱子学关系新探
作者:陈声柏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朱子学  阳明学  格物致知之旨  《传习录》  思想形成  “格物致知”  陆象山  宋明理学  龙场悟道 
描述:熹“格物致和”思想的比较,以企置其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