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7)
报纸(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9)
非遗保护 (1)
宗教集要 (1)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9)
2013(1)
2012(5)
2011(8)
2010(5)
2009(8)
2007(4)
2002(1)
2000(1)
1987(1)
按来源分组
政府法制(3)
威海晚报(1)
快乐老人报(1)
甘肃日报(1)
蚌埠日报(1)
民间故事选刊秘闻(1)
开心学语文(小学版)(1)
少年文艺(阅读前线)(1)
大众日报(1)
今日镇海(1)
王安石之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镇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贤虎 王安石儒学功底深厚,诗、文俱佳,年轻时,怀天下抱负,写长达万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痛陈时弊,图谋变法。对此我辈只能高山仰止,有诗为证: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王安石为人耿直,当年苏轼身陷“乌台诗案”,几个丧心病狂的小人将苏轼往死里整,王安石
王安石之
作者:米舒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  国家命运  不同意见  人言  不足  苏东坡  天命  性格  政治 
描述: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改革家,是千古文人中唯一能影响国家命运的政治文人。王安石变法,触动了上层官僚利益,引起非议。他以"天命不足惧,人言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特立独行。但由于其性格古怪,容不得一点不同意见,得罪了不少人。而附和他的不少是小
楼市”不应是“房价”
作者:暂无 来源:大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楼市”不应是“房价”
“神弹子”拳王
作者:顾似 克川  来源:少年文艺(阅读前线)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台  牡丹亭  英雄  武艺  相国寺  老教师  光心  管家  禅师  应试 
描述:北宋时十大英雄之一朱光,是江湖上的奇人。此人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身怀绝技,善用铁弹击人,百步之内,弹无虚发,百发百中,外号"神弹子"。原先,朱光曾开了一爿专卖人参的药铺,为做参药生意,常常南来北往,浪迹江湖。两年前,朱光在关外购得一批人参运往河南东京贩卖,因途中连日劳苦,染上风寒,竟病倒在旅店,而
惜才东坡
作者:方宇飞  来源:开心学语文(小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政治见解  政见  诗文 
描述:苏东坡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由于政治见解和主张不同,两人逐渐疏远,最后到王安石晚年,他们为各自的政见闹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每推进一步,苏东坡都要写诗文相讥讽,弄得王安石十分恼怒,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王安石为何苏轼
作者:朱国勇  来源:民间故事选刊秘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毫,把这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这改得还真精当,苏轼看笔墨淋漓的这几个大字,心中得意,把笔一扔,扬长而去。 王安石归来一看,就动了气,这个苏轼,自恃才高,得给他点教训。于是上奏神宗,把苏轼贬到了湖州。到了湖州,苏轼才发现,这里有一种鸟,名叫“明月”,又有一种花虫,名叫“黄犬”。王安石的那两句诗根本没错。苏轼惶恐不已,悔不当初啊! 这王安石的心胸未免也太狭隘了吧。苏轼能够自由进出宰相王安石的书房,足见两人交情匪浅。区区两句诗,你就翻脸不认人了!王安石年长苏轼十来岁,你完全可以把苏轼叫过来,给他解释一下这两句诗,我想,苏同学同样会惭愧不已。苏轼当时是翰林院学士,礼部尚书(正部级,政治局常委),一下子就被贬到了湖州任知府(正处级),连降三级还不止。这也做得太过了! 到了湖州后,苏轼心中十分不满,常写些诗来讽喻时政。
相公”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蚌埠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警世通言》,收录了有关王安石的两篇小说:《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相公饮恨半山堂》。前者,大概意在表明王安石的诗名才学不亚于苏轼;后者,则是写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的。王安石告老还乡,沿途所见所闻,均是
文摘:王安石之
作者:暂无 来源:甘肃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是千古文人中唯一能影响国家命运的政治文人。 王安石变法,触动了上层官僚利益,引起非议。他以“天命不足惧,人言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特立独行。但由于其性格古怪,容不得一点不同意见,得罪了不少人,附和他的不少是小人,这些小人急功近利,搞得民怨滔天,众臣
相公”是王安石别称
作者:暂无 来源:快乐老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林彪私下批评毛泽东,称他为“相公”,这最早是王安石的别称。 《警世通言》有篇小说写王安石变法失败:“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相公。”因王安石极为固执,不允许任何人反对
相公”王安石的悲剧
作者:暂无 来源:威海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木风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那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180度的转变。梁启超说他是“三代下惟一完人”,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和他的改革,真相到底如何? 最好的士大夫 王安石首先是个文人,一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