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天吃饭不应是现代农业的主题词:有话就说
-
作者:晏 子 来源:京郊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看天吃饭不应是现代农业的主题词:有话就说
-
汤显祖的“美女粉丝”投湖自尽
-
作者:梅承鼎 来源:清远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读史札记
梅承鼎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是江西临川才子,曾经创作了有名的《临川四梦》,被后人称为“东方莎士比亚”。正是这位大名人,也遇上了一位“追星族”。据说,当时四川内江有个美貌少女,名叫郝桃花,她拒众多的求婚者于门外,却千里迢迢地来到江苏扬州,铁了心要“认识”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她想,能把柳梦
-
城投集团:死因应是养护不当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岛早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城投集团:死因应是养护不当
-
刘绍义
-
作者:暂无 来源:靖江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正月春假购书忙
前天读潘荣陛在乾隆年间写的《帝京岁时纪胜》,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引起了我的注意,“每于新正月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填街”。很明显,这是写琉璃厂书市景象的。的确,晚清文人学士,在春节假期不逛厂甸的,还真不多。
萧乾在他的《北京城杂记
-
别了,相山一绺子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别了,相山一绺子
-
《牡丹亭》尽显“青春色”-8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牡丹亭》尽显“青春色”-8
-
云南省党政代表团来青考察
-
作者:贾峰 来源:青岛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23日至24日,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率领的云南省党政代表团来青考察。
山东省、青岛市领导姜异康、郭树清、王军民、李群、雷建国、赵润田、张新起、王伟等参加考察或相关活动
-
国青目标
应是冠军
-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快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国青目标
应是冠军
-
王安石《诗经新义》研究
-
作者:廖育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经新义 宋代经学
-
描述:010年,海峽兩岸相關王安石研究的單篇論文有三千多篇,博、碩士論文有六十多篇。而真正以王安石經學著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博、碩士論文海峽兩岸計有六本,而且都聚集在近十年(2005年以來)。 王安石經學著作在明初已全部亡佚,目前可見的只有清代所輯的《周官新義》一部輯佚書。王安石參與的宋代熙寧變法所著的《三經新義》,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周官新義》,內容鋪陳改革宋代吏治與經濟的藍圖,受到撻伐最深,王安石將他當作政治實踐的計畫書,最具有宋代精神,卻是偏離上古三代精神較遠。至於《尚書新義》則是規範帝王修身和治國的政治之書。 而王安石的《詩經新義》則不同,內容平易近人,其闡發儒家精神與禮儀規範,對於人倫與禮儀、人性與人為制度的推敲拿捏,在遵守禮樂之外,還有更多人文精神的體會。而王安石和《詩》的淵源其實頗深,從案頭書到科舉必讀經典,都可以看到王安石對於《詩》的重視。透過研究王安石的《詩經新義》,可以看到王安石學術思想理念的初衷─儒家經典理念和人倫禮儀思想;除了他對原始儒家、三代聖王賢人精神的繼承,還可以看到王安石對於人生倫理的規劃,這正是本文以王安石《詩經新義》為研究對象的重要價值所在。
-
《三经新义》与王安石新学的形成
-
作者:吴依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三经新义》 王安石新学
-
描述:本,教導士大夫明瞭經義,推行治道。晚年強調透過字的拆解,即能明瞭經典的義理,將訓詁與義理結合。《三經新義》並非是完全自出新解,注解時以己意為取捨,將自己的注解提升到漢、唐舊注的地位,不像《五經正義》一般,大體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則。但《詩經新義》大量遵循《詩序》的說解來闡揚《詩經》的義理,因《詩序》本身就闡發義理。「分文析義」強調透過對字形的拆解組合來說解文字,以探求其中的經義,在《周禮新義》中較為常見,《詩經新義》與《尚書新義》卻未發展起來,不能成為一種主要的解經方式,到王安石晚年所編定的《字說》才算完成。王安石主張「以禮會通三經」,藉由「禮」來溝通內聖與外王之道,以此開出王安石新學的理論架構。《三經新義》雖仍沿之前王安石學術「性命」之學的討論,但因王安石此時以外王事業的新政為重,故對內聖的性命之學,重視度下降。《三經新義》所表現的「性」,應是趨向於無善無惡,如此才容易開出「禮樂教化」的正當性。該書所展現的君臣之道,賦予君權不少合理性,故為執政者所喜。政事與刑罰為推行治道所必要,雖符合經義的說解,但也因此遭受流於法家的評斷。《三經新義》是王安石新政所頒行,帶有少量王安石推行新政的見解,對王安石後學推行新政有指導作用。王安石新學的成立,則與《三經新義》與《字說》緊密聯繫。王安石新學利用科舉與太學,使其在北宋達到頂峰。爾後蔡京與王黼的新政遭受批評,科舉與太學的改制,使得《三經新義》在南宋不再刊刻,王安石新學逐漸趨向凋亡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