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76)
报纸(420)
图书(16)
学位论文(9)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6)
地方文献 (71)
地方风物 (18)
非遗保护 (10)
才乡教育 (9)
宗教集要 (8)
文化溯源 (5)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51)
2011(78)
2010(80)
2008(60)
2003(17)
2001(24)
1995(21)
1983(3)
1959(1)
1956(2)
按来源分组
云南日报(41)
新湖南报(2)
思维与智慧(1)
新作文(小学4-5-6年级版)(1)
南通日报(1)
淮河晨刊(1)
河南石油(1)
法制日报(1)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
湖南政报(1)
发扬抗旱救灾宣传报道精神 把新闻宣传工作推向新水平
作者:张雪飞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发扬抗旱救灾宣传报道精神 把新闻宣传工作推向新水平
吴炳的消费论
作者:暂无 来源:医师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管说,“吴总当年就在东西的楼上指挥的三株集团全国战区的销售战役。” 如今,72岁的吴炳眉宇间仍有抹不去
吴炳重出江湖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民航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正曦 纪旭 “上天非常厚待我,让我登上过巅峰,也跌落到低谷,但我从来没有失败过!” 能代表济南这个城市商业史的标志性人物,少不了三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炳。 三株口服液昔日创下的年销售80
论何乔之楚辞观
作者:孙巧云  来源: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何乔  何乔  楚辞  楚辞  明代  明代 
描述:写照。
《牡丹亭》成书年代
作者:霍建瑜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戊子系统”  “戊子系统”  “戊戌系统”  “戊戌系统”  “万历戊子”  “万历戊子”  “万历戊戌”  “万历戊戌”  《紫钗记》  《紫钗记》 
描述:序本及怀德堂印本进行文本比勘,可知:戊戌系统本较戊子系统本成熟;戊子系统本与戊戌系统本是初版本与再版本的关系。
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与《三经义》
作者:胡金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人性论  人性论  《三经义》  《三经义》  《字说》  《字说》 
描述:本身就是一个内圣外王并重的体系:既将德性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注重对功利主义的追求,这是王安石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本质特点。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本体的思想体系,王安石提出了“法其意”和“道之全”的思想。“法其意”就是要效法其精神实质,所以形式上可以而且必然与先王不同,王安石以此强调了“变”的思想。“道之全”与理学家以五常为道本体的体系有很大不同,王安石以“道之全”的思想为指导主张公开吸收佛道诸子百家的思想,王安石从“惟理之求”和“合吾心者”的标准出发,挣脱了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因而王安石所确立起的道不仅仅包括了一些道德伦理的内容,而且还有功利主义的因素。王安石的道本体作为最高的范畴表现在万物之中的人身上,就是人性。与王安石的道本体相对应,王安石人性论的内涵中既有德性的一面,又有智性的一面。...
吴炳 从“三株”到《消费论》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吴炳是一个历尽苦难并创造奇迹的人。2010年5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在北京为他举行了社会转型与消费论研究的高层论坛。 三株口服液是个奇迹。1994年,56岁的吴炳以30万元资金起步,3年
乡贤李觏
作者:宋秀珍 王菊梅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黎川  乡贤  地方志 
描述:抚州临川从古至今,人才辈出,且有着崇乡贤、风后学的浓厚风气。北宋思想家李觏,因其卓越思想,被胡适誉为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通过解读有清一代冯行所编《黎川文载》中之《李泰伯先生为黎人考》一文,以及查阅各种版本的建昌府志、南城县志、新城县志等地方史料,笔者赞同冯行之观点,认为李觏当属黎川乡贤。
东航将“三合一”成立货运公司
作者:暂无 来源:华人世界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货运公司  东方航空  东航  货运航空公司  业务整合  无偿划拨  航天科技  刘绍勇 
描述:东方航空董事长刘绍勇近日透露,自从今年2月8日正式吸收上海航空,双方的货运业务整合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双方各自的货运公司——中国货运航空与上海货运航空,再加上中国航天科技无偿划拨的长城货运航空公司,三者将组建名为“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的新公司。
“男旦”与“女同”:戏曲文化的生态
作者:陈均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男旦  梅兰芳  大众文化消费  牡丹亭  京剧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念  李玉  文化符号  艺术家 
描述:自电影《梅兰芳》于2009年初热映以来,男旦之名再次成为大众文化消费中的一个频频出场的名词。男旦不仅从以往即使是在戏曲中也稍显尴尬和冷落的位置被凸显出来,而且也成为各种相关力量争夺的目标。譬如,一则随《怜香伴》演出单附送的饭馆广告,也写上了国粹盛宴、中国末代男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