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6)
报纸(27)
图书(3)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0)
地方文献 (17)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2(5)
2011(9)
2010(8)
2009(6)
2007(7)
2004(7)
2001(1)
1998(4)
1997(5)
1996(3)
按来源分组
理论观察(1)
上海戏剧(1)
收藏(1)
中华诗词(1)
乡镇企业科技(1)
源流(1)
预算管理与会计(1)
今日湖北·下半月(1)
今日湖北(下半月)(1)
人民论坛(1)
千古至情梦中梦:试论《牡丹亭》的虚实结合艺术
作者:韦纳斯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虚实  虚实 
描述:<牡丹亭>完美地将"至情"与"至美"相融合,通过梦、、魂等一系列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曲折离奇又至深至诚,达到了独步千古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展现"至情"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千古至情梦中梦
作者:韦纳斯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虚实 
描述:《牡丹亭》完美地将“至情”与“至美”相融合,通过梦、、魂等一系列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曲折离奇又至深至诚,达到了独步千古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展现“至情”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区分象征和物言志
作者:杨帆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物言志  象征  表现手法  表达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形象  作者  区分  概念 
描述:象征和物言志是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各类考试多有涉及。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感到,这两种表现手法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浅析如下:象征和物言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
物言志 含蕴有味
作者:乐燎原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物言志  古典诗词  表现手法  表达  王安石  作者  作品  诗法  主旨  客观事物 
描述:诗法指津"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寄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封面鉴赏
作者:暂无 来源: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山水画  王安石  建阳市  福建省  诗僧  时称  北宋  沈括  僧人 
描述:惠崇(?~1017?)北宋僧人、画家、诗人,与希尽、惟凤等八人时称"九诗僧"。建阳(今属福建省建阳市)人,一作淮南人。他"工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沈括歌其为
荷偶记
作者:庞恩昌  来源:中国油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  淤泥  果实  造型  构图  欣赏  荷花池  作品  凝神  王安石 
描述:内涵自不必说。称赞一位君子,说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已经足够了。单就其自然造型本身来说,也足以具备充沛的形色之美。首观其花:在盛夏时节,娇艳含雅、曲姿怒放;当深秋来临,尽管叶瓣凋零,却已将果实孕育成熟,那种圣洁的美丽与
对教材所注“《临江仙》词意”的质疑
作者:孙延喜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江仙》  词意  教材  质疑  唐诗宋词  高中语文  晏几道  教科书 
描述:《临江仙》词意”的小注。但画中是一位女子独立,与整篇词意不符合。在这首词之后选这幅,这对学生理解全词产生了障碍。 这首词独立的当是抒情主人公即词人。从事理上分析,作者思念一位飘零的歌女,但情人已
郑侠:向皇帝说实“
作者:白培春  来源:中国税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皇帝  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期 
描述:郑侠,是北宋时期一个地位卑微的京城守门小官员,因为斗胆向皇帝说了实“”,反映百姓的疾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闻名。
论明传奇「中人」的情节结构:以《牡丹亭》、《梦花酣》、《
作者:陈家莹  来源:辅大中研所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戏曲  牡丹亭  梦花酣  中人  情节结构 
描述:中人」本事,并以画像的绘制、收存及重现为主轴,分析三部传奇之情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