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唐代的燕乐
-
作者:鸿飞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宫廷音乐 十部乐 代表性 《周礼 宴乐 民间音乐 杂戏 唐初 汉民族 采选
-
描述:燕乐,也称“宴乐”、“燕乐”。其名乐、百戏、杂戏杂曲、鼓吹等类别。狭义地始称见于《周礼·春宫》,是指天子及诸候说,仅只指十部乐中的首部《燕乐》而言,宴饮宾客时所采用的音乐。一般采选自民间 它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宫廷音乐。唐初
-
我国的理想人口应是多少
-
作者:暂无 来源:经济体制改革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想人 负荷能力 生态系统 水供应 人口 粮食产量 能源 超过 角度 根据
-
描述: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我国的理想人口是: 从淡水供应看,人口不宜超过4.5亿。从能源看,理想的负荷能力是11.5亿。从肉食供应,人口不应超过2.6亿。从粮食产量角度,人口不应超
-
我国会计之最拾零
-
作者:刘治平 来源:广西财务与会计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会计原则 最早 会计制度 甲骨文 听其会计 会计机构 会计事项 周礼 西周 会计师
-
描述:礼》一书.《周礼·天官下》记述周王朝设置的“司会”的职掌时写道:“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⑤我国创建财政会计制度最早的当推西周“日
-
我国民俗学趋向广义时间应是二十年代
-
作者:暴凤田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罗布桑却丹 广义 人类学 分支科学 文化事项 社会学 研究范围 蒙古 二十年代
-
描述:根据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这一民俗学专著,应该将我国民俗学趋向广义的时间,由“30年代”改为“20年代”。民俗学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分支科学。它是研究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项的科学。它的研究范围与其它科学一样,有着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
-
“象魏”——我国古代收藏法律文献的处所
-
作者:姚行地 来源:图书馆建设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收藏法 法律文献 我国古代 图书馆 悬法 门阙 《周礼 古代政府 宫庭 中华书局
-
描述:的古文献中,有关“象魏”的记载是很多的。“象魏”原本是一种建筑物。它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宫庭前的一座大门楼。这种大门楼的本名叫做“雉门”(有的也说叫“应门”)。由于门的两边坚有两个可以登高远眺的高观,显得魏然高大,而且中间形成一个“缺”,因而又称为“高观”、“门阕”、“魏阙”;由于它是统治者独一无二的专门悬挂、公布和收藏各种法律文献的处
-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应是本世纪末我国粮食工作的指导方针
-
作者:朱东方 来源:计划经济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产量 粮食转化 粮食工作 指导方针 粮食问题 产后损失 提高单产 人均粮食 生产发展
-
描述:国粮食产销的10年规划,2000年我国粮食产量要达到5,000亿公斤,平均每年需增产85亿公斤左右。1953年~1989年的37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均增产67亿公斤,即使粮食生产发展较快的近10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