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92)
图书(50)
报纸(49)
会议论文(8)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59)
地方文献 (23)
地方风物 (9)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2)
非遗保护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1(37)
2009(34)
2007(24)
2004(18)
2003(17)
2000(20)
1998(27)
1988(12)
1986(15)
按来源分组
文史天地(4)
百科知识(4)
文史杂志(3)
价格月刊(3)
当代戏剧(2)
文物出版社(2)
老人世界(2)
中国粮食经济(1)
山西果树(1)
实用中医药杂志(1)
我国古代有关农业方面的主要书籍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果树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元前  考证  世纪  我国古代  战国后期  山海经  诗经  西周  春秋  周礼 
描述:1.《诗经》公元前16世纪~前10世纪前后(西周以前)2.《夏小正》公元前8世纪~前5世纪前后(春秋) (辛树帜考证)3.《山海经》公元前3世纪(战国后期) (辛树帜考证)4.《周礼》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战国)
我国国花应是牡丹
作者:徐海宾 杨立群  来源:植物杂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  民国时期  花型  栽培历史  球型  清代  梅花  人民  瓣型  玫瑰 
描述:;花型有单瓣型、荷花型、葵花型、玫瑰花型、扁球型、圆球型、长球型、绣球型等;品种繁多,约有三百多种。它“擅天下之观美”,艳冠群芳,
我国国花应是梅花
作者:陈俊愉  来源:植物杂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经济植物  园林植物  民族感情  市花  花卉栽培  世界各国  祖国  花间  月季 
描述:特发表陈俊愉教授《我国的国花应是梅花》的专文,欢迎读者、作者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古代戏曲语言特点探微
作者:沈义芙  来源: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语言  杜丽娘  表演节奏  古代戏曲  牡丹亭  莺莺  游园  张生  语言特点  《惊梦》 
描述:讠永)》:〔小桃红·生见莺莺〕
古代的筝(续)
作者:金建民  来源:乐器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禹锡  王廷陈  晏几道  玫瑰  欧阳修  白居易  义甲  秦筝  唐朝  旧唐书 
描述:三、柱唐朝诗人朱湾在《筝柱子》一诗中写道:散木今何幸,良工不弃捐.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且喜听相应,宁辞迹屡迁.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这里所咏的筝柱是木质的.木柱多用花梨或紫檀制成,美其名曰玫瑰柱: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刘禹锡《伤秦姝行》)雁促玫瑰柱,莺喧锦绣筵.(王廷陈《闻筝》)
谈谈古代营林和造林
作者:马超驿  来源:内蒙古林业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造林  林业政策  营林业  中华民族  我国古代  森林警察  周礼  齐民要术  树木  永续利用 
描述: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有营林、造林的传统。早在三千年前《周礼》这部书上,就有“山虞掌山林之政令”“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的记载。山虞、山衡都是古代的官职,前者是制定林业政策法令的,相当于现在的林业局长
古代辨伪学概述(上)
作者:孙钦善  来源:文献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伪学  汉书·艺文志  疑古辨伪  古文尚书  孔子家语  胡应麟  古文献学  真伪  古文经  伪书 
描述:这当然只是一种估计,是否确凿,虽不无可商榷之处,
我国历代财政监督(审计)制度考略
作者:赵友良  来源:上海会计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财政监督  啬夫  考略  审计  诸侯  宰夫  《周礼》  收支  春秋战国时期  制度 
描述: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晋书·地理志》。到了战国只剩下七个主要大国。他们所依恃的就是
略论我国书院的教学与刻书
作者:刘实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书院  白鹿洞书院  讲学  刻书  学校教育制度  陆九渊  我国古代  紫阳书院  朱熹  司马光 
描述: 书院是我国自北宋至清末的一种学校教育组织,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较高的学府,但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学校。现在谈论书院,可先附带略述我国宋代以前设置的学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起源于奴隶社会
我国先秦时代的人口调查及人口适度论的萌芽
作者:张大鹏  来源:人口研究杂志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口调查  先秦时代  《周礼》  人口统计  奴隶社会  文明古国  户籍管理制度  公元前  司寇  统治者 
描述:了周代就有了比较严密的人口调查、人口统计以及初级形态的户籍管理制度。《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版即户口册簿),上之司寇,司寇于孟冬献之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者非常重视户籍档案。他们把人口看作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所以户籍册簿就成了财富的象征,“拜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