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
按年份分组
2009(1)
2008(1)
2007(2)
2002(2)
1998(3)
1997(1)
1996(2)
1993(2)
1991(1)
1986(1)
按来源分组
咬文嚼字(2)
语文天地(2)
语文世界(2)
语文知识(1)
旅游(1)
中学生读写(初中)(1)
小学教学研究(1)
文史杂志(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
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1)
成语填空
作者:王益祯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语  改图  王益  四海 
描述:成语填空
容易出错的成语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语  出错  王安石  滕王阁序  柳宗元  贺知章  杨万里  无为  殉情  神采 
描述:~~
《富饶的贫困》成语使用不当一例
作者:文雯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语  使用不当  瑕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民族地区  诗薮  地区间  沿海地区  王应麟  方寸 
描述:该书在第1章1-7节中,用“寸木岑楼”来比较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沿海地区与民族地区农户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但却与“寸木岑楼”的意义相左,成为文中的一点瑕疵。
被误解的成语“不可一世”
作者:李定与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成语  赞许  王安石  解释为  读书人  小词典  狂妄自大  平民百姓  辞书出版  上海教育 
描述:“不可一世”被人家解释得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有人解释为:“不能同他一起生活在同一世界上。”(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有人解释为:“以为世上的人都要不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
成语易序例说
作者:张昭政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语活用  王安石  纪晓岚  辛亥革命  朱元璋  郭沫若  韵律  语言  半截  对仗 
描述:成语易序例说
小学古诗词类活用举隅
作者:林明华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容词活用  词类活用  能愿动词  名词  古诗  王安石  小学语文教材  艺术效果  训释  副词 
描述:江南岸绿”。形容
活用数字串连 巧记文学常识
作者:姜有荣  来源:中学生读写(初中)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字串  文学  巧记  常识  纷繁复杂  串连  欧阳修  识记  苏轼  王安石 
描述:文学常识面广量大,识记起来有很大难度,能不能用一些线索把纷繁复杂的文学常识串连成线呢?笔者发现,数字串连法不失为巧记文学常识的一种好方法。
成语故乡漫游--“黄梁美梦”与黄梁梦村
作者:周沙尘  来源:旅游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  卢生  《邯郸记》  艺术风格  河北省南部  唐人传奇  《枕中记》  开元七年  汤显祖 
描述:成语故乡漫游——“黄梁美梦”与黄梁梦村○周沙尘成语“黄梁美梦”又作“一枕黄梁”源于唐人传奇《枕中记》。作者沈既济描写的一个在邯郸一家小旅店里发生的故事。主要情节是写在唐朝开元七年(719年),一个
应是“得陇望蜀”
作者:李荣先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语  词义  语言艺术  得陇望蜀 
描述:《她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40页有这样一句话:‘花花公子'自此以后,得垅望蜀,来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得垅望蜀是得陇望蜀之误。
点化生新的范例——王安石活用“绿”字的文化基础
作者:马国强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实现手段  化生  生活积累  终极目标  文学素养  生命  观照  春风  文化基础 
描述:加,人们已然耳熟能详。但是,我们觉得还有另外两点是人们未能论及的。其一,检《临川集》,可知荆公写诗极爱用“绿”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