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序
作者:郑子瑜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成败论  修辞  唐宋八大家  疏失  古文  沈氏  十二律  王安石  位置 
描述:按“洪钟”原作“黄钟”,为十二律之一,盖抽象律名,以对实物“瓦釜”,似未甚切,故为僭易“洪钟”。)夫驾罢
冯梦龙戏曲理论刍议
作者:傅承洲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梦龙  戏曲理论  当行  汤显祖  曲律  何良俊  演员  《牡丹亭》  散曲  戏曲创作 
描述:也非常精采。我认为,冯梦龙的戏曲理论超过了他的戏曲创作,更值得我们重视。
戏曲表演的基本特点
作者:阿甲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表演  地方戏曲  李渔  戏曲理论  舞台戏剧  汤显祖  观众  演员  程式思维  程式化 
描述:》的作者、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所讲,昆曲的词很典雅,但又很古奥。一个听不懂的字,就是看,也要查字典,过去又没有字幕,不可能你没听懂就翻来覆去地为你唱。写小说的手段是文字,文字没有形象,都是通过人
论凌濛初的戏曲创作
作者:冯保善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杂剧  祁彪佳  识人  著录  汤显祖  小说作家  临川派  焦循  远山 
描述:凌初成》中说:“大制五种,缓隐浓淡,大合家门。至于才情,烂熳陆离,叹时道古,可笑可悲,定时名手”。其他如清人姚燮《今乐考证》、梁廷枬《曲话》、焦循《剧说》等也均著录有凌氏剧作。据有关资料,凌濛初编撰杂剧九种(《北红拂》、《虬髯翁》、《韦公》、《刘伯
试谈戏曲家的阮大铖
作者:季国平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阮氏  汤显祖  王思任  戏曲创作  戏曲  创作思想  传统戏曲  中国戏曲  喜剧  虚构论 
描述:要“易歌演”的实践主张,以及“一笑有悟”的灵感论,也都是值得注意的。
艾南英的散文理论与实践
作者:邹自振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艾南英  散文理论  唐宋派  前后七子  秦汉  陈子龙  义法  桐城派散文  归有光  文书 
描述:散文的发展作了系统的总结,成为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先声。 一、学秦汉以唐宋为桥梁 明代由(?)。阶级矛盾的尖锐复杂,市民
岩石学成因模式理论的转变——变质作用的化学反应是受什么控制
作者:都城秋穗 孙德有  来源: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本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对变质作用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与以往占统治地位思想不同的新的理论研究。在过去大约15年中,在许多论点上否定了以前的思想,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试图介绍一下这些新的见解中与变质
从李贽到金圣叹(市民性的浪漫戏曲美学思潮)
作者:杜卫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美学  戏曲语言  汤显祖  传统美学观  戏曲创作  美学精神  人性  戏曲艺术  戏曲批评  美学思想 
描述:本文以我国市民性浪漫戏曲美学思想意识的生成为主线,论证了从明代中叶及其以后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如李贽到金圣叹等人,如何适应着时代的需要,打破传统美学观念的束缚,“崇尚真性”,“肯定人欲”,逐步兴起
让更多的古典戏曲名著搬上昆剧舞台:谈昆剧剧目建设中的一个问题
作者:王海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曲  上海昆剧团  《桃花扇》  《牡丹亭》  《长生殿》  《西厢记》  舞台  江苏省  昆曲  剧目 
描述:一、昆剧搬演古典戏曲名著的意义 新时期以来,幽兰飘香的昆剧舞台上,一批古典戏曲名著焕发异彩,格外引人注目,例如江苏省昆剧院的《牡丹亭》、《还魂记》,《桃花扇》,北方昆曲剧院的《西厢记》,上海昆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