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牡丹亭·惊梦》意境创造的美感
作者:刘钊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惊梦》  意境  美感  探究 
描述:意境美感是文艺作品创造的独特的艺术境界。昆曲《牡丹亭·惊梦》作为明代南曲的代表作,它是汤显祖创造的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的艺术精华。从美学和意境审视《牡丹亭·惊梦》一出,我们可以体味到"惊心动魄
包恢诗论之意境论浅探
作者:郭瑞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境  张力  超越性 
描述:包恢继承了唐宋意境论中关于意境的张力与超越性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突出了意境浑然一体的特点。第二,以"汪洋澹泊"为意境的特点,把意境归纳为犹如"造化之未发"与犹如"造化之已发
翻译美学视角下《牡丹亭》汪榕培英译本研究
作者:冀丽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翻译美学  意境  美的再现 
描述:、词语层等这一形式系统和意象、意境这一非形式系统对译文的美学元素再现进行了研究;其中非形式系统即审美模糊集,讲究虚无化,最能体现美学价值,将中国人“含蓄之”和“寓情于景之”发挥的淋漓尽致。 本文研究
王安石意境幽雅的集句联
作者:暂无 来源:衡阳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熊尚鸿 熊尚鸿 教你学对联(四十六) ——衬托法 风定花犹落 鸟鸣山更幽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曾提倡变法,推行新政,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善于集句诗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赏析]此联
《牡丹亭》的梦幻之
作者:暂无 来源:文摘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人人心里都掩映着一片园林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牡丹亭》,因为在最近这几年中,青春版、厅堂版的《牡丹亭》演出了很多次;大家可能也知道杜丽娘,这样一个美丽的太守之女,她的生死缘起都因为一个梦。其实,她做梦的地方并不远,就在她家的后花园。杜丽娘长到十六岁,竟然从来没有去过自己家的后花园,因为父母对她管教甚
寻求内外兼修之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曲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内外兼修  苏州评弹  牡丹亭  青年人  雷雨  艺术传承  昆曲  生活方式  观众  传统曲艺 
描述:却感到
大雅之 余音不绝
作者:沈立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杜丽娘  江苏昆山  百戏  历史  闺阁  唱腔  锦屏  游园 
描述: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其曲调之高雅,唱腔之圆润让人入迷。
绿城
作者:暂无 来源:红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坚持原则  优秀共产党员  杏树  绕花  劳动监察  描写  绿城  春风  花朵 
描述:"一波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这是王安石在《北坡杏花》中的诗句,描写清水绕杏树,岸上花朵,水中花影,美丽多姿。如今,优秀共产党员陈美杏就像一棵不畏严寒酷暑、根植大地的杏树,被人们所传颂。她敢于碰硬、坚持原则、大义凛然执法在劳动监察第一线。她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黄鹤桥下双寨
作者:刘波  来源:恩施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站在黄鹤桥顶峰,双寨子美景尽收眼底。(记者 刘 波 摄) 记者 刘 波 通讯员 刘 磊 “哇!这个地方太美啦!”“导游,这里叫什么名字?”“双寨子,你们顺着这边看双石峰。”4月23日上午10时,刚到建始野三河景区黄鹤桥观景台,一批武汉游客即惊喜地叫了起来。 拾阶而上,站上高高黄鹤桥顶峰,放眼
刘绍刚写古文字之
作者:徐颖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书法家刘绍刚一番讲解后,领受到了中国古文字之。 刘绍刚师从书法篆刻家蒋维崧,早在1983年,就获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