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园春色启芳心:《牡丹亭》“惊梦”赏析
-
作者:吴孟君 来源:自贡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惊梦 《牡丹亭》 真挚的情感 花园 幽怨 姹紫嫣红 语动 游丝 张生 丫环
-
描述:情怀,被埋没的青春也让那“成对的莺燕”唱了出来。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随着春风中的“晴丝”,袅袅娜娜,飘飘拂拂,在花园中缠绕,在读者心中萦纡。
-
《牡丹亭》“何知州”小考
-
作者:黄岩柏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州 监察御史 永乐 江陵 牡丹亭 谐音 小考 评价历史人物 丫环 鸟声
-
描述: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兴个甚的那?……我们今天读起来,容易看作与“河之洲”随便谐音以达调笑目的而已;谐音调笑,这固然对,却易使我们由不难解释而忽略了考察。原来“何知州”是当时一位“知名度”颇高的“烈士”,《明史》卷154:何忠,字廷臣,江陵人。由进士为监察御史。廉慎,人莫敢干以私。永乐中,三殿灾,言事
-
也论《牡丹亭》的悲喜剧性质
-
作者:汪芳启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悲喜剧 喜剧性 喜剧因素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 作品 悲剧精神 柳梦梅
-
描述:对《牡丹亭》的悲、喜剧性质的认定,是近年来《牡丹亭》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均未收《牡丹亭》,于是,有人不解,为什么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未能
-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结构之比较
-
作者:谢裕忠 郑松锟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线索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杜丽娘 汤显祖 英国 戏剧理论 古典主义 中国戏曲
-
描述:一、时间、空间、情节我们认为,不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或是《牡丹亭》,都突破了古典主义戏剧理论“三一律”的框框,在时间、空间、情节安排上,都具有巨大的灵活性。
-
《牡丹亭》中的特殊人物——论陈最良
-
作者:王仁铭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柳梦梅 李全 汤显祖 老夫人 封建科举制 诗经 人性 知识分子
-
描述:个相当特殊的人物。
-
赞俞平伯《牡丹亭赞》
-
作者:万云骏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俞平伯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抗日战争 诗词曲 中西戏剧 生活年代 古代文学 阶级性
-
描述:把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汤显祖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中西戏剧并立的高峰,而《牡丹亭》则是汤剧的代表。从时间上说,汤的生活年代为1550——1616年,而莎士比亚为1564——1616年,时间上差不多
-
《考工记》及其研究
-
作者:刘道广 来源:装饰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工记 周礼 工艺设计 冬官 等级制度 工艺美术设计 研究者 先秦 经典著作 儒家
-
描述:度联系起来。《考工记》入了《周礼》,就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于是历代的儒家经学大师们加注加疏,络绎不绝。从
-
《宋词新歌集》及其作者陈厚菴
-
作者:顾鸿乔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川 宋徽宗 凤凰 宋词 搜集整理 李清照 大学音乐 王安石 周邦彦 辛弃疾
-
描述:泣别》8.陆游《沁园春》9.康与之《满庭芳·寒夜》10.辛弃疾《摸鱼儿·感怀》11.张炎《疏影》12.刘克莊《贺新淳·端午》
-
王安石新学派的后劲-龚原的哲学
-
作者:李之鉴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派 哲学思想 重要地位 阴阳 发展变化 客观规律性 太易 辩证法思想 固有矛盾
-
描述:;徽宗初,为兵部侍郎,知庐州。官至宝文阁待制。终年六十七岁。是王安石新学派的主要理论家。龚原的著作,有《春秋解》、《论语解》、《孟子解》,均早佚;《读易义》十七卷,元时尚存,现亦佚;惟承王安石《易解
-
《游褒禅山记》和《石钟山记》文体辨异
-
作者:王嘉民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石钟山 王安石 自然段 语文课本 演绎推理 写法 预习提示 作者 文字
-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