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动画、科普和新媒体的三位一体”
-
作者:王英 来源:科普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位一体 新媒体 动画 科普 王英
-
描述:王英先生的沙龙报告将科普概念融入到动画和新媒体之中,以独特的视角解析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王英先生认为:动画、新媒体和科普完全可以三位一体,它们将能够很好地配合,并推动这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
论《牡丹亭》中的情与理
-
作者:司国芹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情 理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作者以情抗礼,让杜丽娘用“至情”战胜了“理”,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反映了人们要求思想开放、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重新审视其中情与理的关系,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从《牡丹亭·惊梦》看汤显祖对情的肯定
-
作者:杨丽宏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思想核心 情
-
描述: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思想上受王学左派影响极深,崇尚个性解放,反对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牡丹亭》是最能体现汤显祖思想的剧本,其中“惊梦”又是最能表现
-
论《画中人》与《牡丹亭》中“情”的异同
-
作者:刘爽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中人 牡丹亭 情 异同
-
描述:通过对吴炳《画中人》和汤显祖《牡丹亭》在故事和思想层面的比较,说明二者表达“情”的过程中,相同之处在于都提倡人性的自由,希望打破封建的束缚。不同之处在于《画中人》表达的情细腻,委婉而曲折;《牡丹亭
-
《牡丹亭》说“情”
-
作者:郑沁仪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情欲 至情 主题思想 成因
-
描述:本文从对《牡丹亭》的“情”的不同解读出发,挖掘出作品中之“情”实为“情欲”,而非“爱情”,同时从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观出发探究了作品主题思想的成因。
-
情之所必有理之所必无--论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以情反理
-
作者:赵秀芝 来源:科学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情 理 程朱理学 以情反理
-
描述:浪尖上举起“至情”的大旗,通过戏剧抒发对“有情社会的到来”的期望.其创作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扬情以反理,即通过宣扬“情”的伟大和正当美好来批判“理”对人们精神的束缚和毒害.
-
情·欲·爱: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的演变
-
作者:章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情 欲 爱
-
描述: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中国古代爱情取向与婚恋观念发生了由情到欲再到爱的演变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舍弃了两貌相取的失之肤浅和两性相悦的流于庸俗,而最终肯定了两心相知的臻于完美
-
稳于深闺人未识:浅谈“闺怨词”
-
作者:朱阳慧 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闺怨 文学创作 古代女子 教学实践 创作者 欧阳修 男性 晏殊
-
描述:由于古代女子极少参与文学创作,所以“闺怨词”的创作者一般为男性。晏殊、欧阳修等大家都有“闺怨词”的名篇流传下来。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品读男性词人的“闺怨词”谈一点粗浅的见解。
-
物为人所用,人不能为物所累:怀念对刘绍棠的一次采访
-
作者:李金河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作品 大运河 作家 五十年 荷花淀派 采访 文学奖 代表性 海内外
-
描述:优秀文学奖,其中许多中、短
-
幼儿园应是一片净土、乐土:2013年儿童节前夕访南京师范大
-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幼儿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儿童发展 幼儿园 儿童节 成人社会 南京师范大学 净土 小学教育 教育学学科 蒙台梭利
-
描述:重建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解放儿童。在201 3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