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析《牡丹亭》中的
作者:张再菊  来源:荆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牡丹亭  个性解放  妇女形象  程朱理学  理想爱情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  青年女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 
描述: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并歌颂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作的不屈斗争。是封建社会里青年女性叛逆者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
意识流:对梦遇和魂游的一种阐释
作者:包新旺  来源:戏文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识流小说  潜意识展示  牡丹亭  汤显祖  “意识流”  柳梦梅  表现手法  非理性  意识活动 
描述:意识流:对梦遇和魂游的一种阐释
情到深处——浅析的艺术魅力
作者:张永刚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魅力  牡丹亭  “理”  中国古典戏剧  《惊梦》  汤显祖  妇女形象  “情”  封建礼教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者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主人公被历代公认为中国古典戏剧乃至古典文学里最有光彩的妇女形象之一。那么,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牡丹亭》《作者题词
非梦不足表其情,非梦不足达其意:释“梦”重论
作者:郭海鹰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性  封建专制 
描述:通过以"梦"为重要手段塑造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对于"情"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理解的具体表现,也是作者伟大和渺小相结合的思想特质的具体体现。
十八岁的文化使者
作者:郑恩波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国留学生  刘绍棠  辅导员工作  社会工作  使者  文化  中文系  大学生  北京大学  作家 
描述:郑恩波新著《刘绍棠传》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征得作者同意,本刊先选用其中的一节,以飨读者。望各出版社把即将出版新书的短小精采章节寄给我们,供选用.
从元人学元代模之风
作者:曾亚兰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元好问  李俊民  玉山草堂  诗学  马祖常  胡应麟  《论诗三十首》  元代诗歌 
描述:从元人学元代模之风曾亚兰元代自忽必烈至元八年(127)改国号为大元,迁都大都起至惠宗妥欢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136)元灭,短短不足百年,而文学创作颇盛。元曲是元人引以为自豪的时代文学。元诗
汉字文化具象——从甲文、金文古代的田猎
作者:孙雍长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字文化  《说文》  生态环境  闻一多  甲骨文  《周礼·地官》  鸟媒  初文  “毕”  “单” 
描述:种情况;另一方面,对某些过去不识的甲、金文,提出了自己的考释性意见.
寻求通途——《昆剧牡丹亭赏析》
作者:程俊  来源:视听界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中国古典戏曲  现代人  演员  牡丹亭  中国戏曲  剧作家  汤显祖  朋友 
描述:细丰富的表情和盈盈流盼的眼睛,只听得长一声短一句的咿咿呀呀的唱。尽管曲调委婉、悠扬,听不清唱词内容也是枉然!更何况速度节奏慢、慢条斯
笑不笑由你:新编滑稽戏《三约牡丹亭·点秋香》
作者:施逸丰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滑稽戏  牡丹亭  唐伯虎  《三笑》  娱乐性  可看性  主题意义  风流才子  新编  大团圆结尾 
描述:三月下旬,上海滑稽剧团将赴香港作首次演出。为了赴香港演出,上海滑稽剧团新编了一台大型滑稽戏《三约牡丹亭·点秋香》。 《三约牡丹亭·点秋香》是王辉荃、徐檬丹根据评弹《三笑》改编的大型滑稽戏,由王辉荃
宋代蜀人论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苏轼  代蜀  艺术成就  文艺思想  蜀学  王安石  人论  魏了翁 
描述:宋代蜀人论杨胜宽安史之乱进入第五个年头(759),杜甫辗转来到四川,先后在成都、两川各地及夔州寓居转徙达八年多,留下的诗作近950首,占其全部创作的三分之二。诗人的成就不仅反映在创作数量上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