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谢逸词的艺术风格
-
作者:陈佳云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谢逸 词 风格
-
描述:谢逸的词既继承了花间词的秾丽柔媚,具有清新含蓄的意味,又在婉约之中饶有豪放之气,在词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
试论谢逸笔下的人物形象
-
作者:上官涛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谢逸 真人 奇人
-
描述:谢逸是临川籍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在其笔下出现了众多性格各异、形神兼备的"真人"、"奇人"形象,他们既是特定时代的缩影,亦是谢逸自我独特个性的折射。通过分析这些人物群像,将对进一步理解谢逸及其生活时代
-
怀念“马背书法家”舒同
-
作者:廖大华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家 杭嘉湖地区 嘉兴市 颐养天年 华东军区 人民革命 无限感 马背 在校大学生 当家人
-
描述:助陈毅同志,身兼华东局常委、宣传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文教委员会主任、《解放日报》总编、党校校长和华东革大校长等职,奔波于南京、上海、苏州。 华东革大是“抗大”式的培养干部的大学。当年的校、部、班、科的各级领导职员,都是从部队和地方政府抽调来的,学员基本上是高中以上知识分子或在校大学生,一律享受供给制待遇,没有工资奖金,穿的是绿土布军装,吃的是青菜粗粮,住的是简陋公房,人人安之若素,个个习以为常。领导与学员彼此互称同志,平等团结如一家人。战斗共同参加,任务通力完成,困难一起克服。一人进步,众人庆贺;一人遭难,众人相助。自己有过错,虚心接受小组帮助,别人有缺点,热情提出改正意见,彼此真情相处,亲如同胞手足。 舒同职务繁多,责任重大,时间金贵,但他能科学安排时间,经常下来主持校、部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专题报告会,甚至文体活动,与干部学员相聚交谈,增进革命情谊,鼓励共同前进。
-
怀念张铭新教授
-
作者:王振民 来源:清华法律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专业老师 法律学 法学院 清华大学 民商法 法律评论 追思会 发展重点 研究生 工作
-
描述:的时候,张老师作为一个法史学家,提出清华法律学系,要首先把"民商法"发展起来。当时我们几个参与筹备工作的老师,从系主任王叔文到张老师(他当时是党支部书记),尽管都不是研究民商法的,大
-
谢兰生(清)
-
作者:暂无 来源:佛山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山水图(国画 130㎝×62㎝)
谢兰生雅
赏
谢兰生(1760-1831),字佩士,号澧浦、里浦、理道人。南海麻奢人,寓广州。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先后主持粤秀、越华、端溪等书院
-
谢元淮年表
-
作者:刘崇德 刘超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谢元淮 碎金词谱 票盐改革 年表
-
描述:、词谱、诗词等著作,于文学、政绩都是一位值得关注的人。
-
谢文洧与西学
-
作者:刘耘华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谢文涛 刘凝 西学 《七克》
-
描述:文章对清初江右“程山之学”的创始人谢文涛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经由教徒刘凝而达成的;论文根据新的材料对刘凝的生卒年代及入教时间进行考辨,并就二者的“上帝观”之异同提
-
谢文洊与西学
-
作者:刘耘华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谢文洊 刘凝 西学 《七克》
-
描述:文章对清初江右"程山之学"的创始人谢文洊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经由教徒刘凝而达成的;论文根据新的材料对刘凝的生卒年代及入教时间进行考辨,并就二者的"上帝观"之异同提
-
怀念太老师吴宏聪
-
作者: 来源:中山大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文/陈伟华
几乎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太老师吴宏聪竟然离我们而去了。他的音容笑貌持续浮现于眼前,相逢相见,似乎就在昨天。
2000年,我考入中大师从吴定宇先生读研。照惯例,称呼师爷吴宏聪先生为太老师。
因为缘份,我得以登堂入室感受他的言传身教。作为从教从学60年的一代名师,作为一位经历过战乱、动荡
-
谢兰生行书十二言联
-
作者:暂无 来源:佛山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兰生(1760年~1831年)字佩士,号澧浦,又号星甫别署理道人、履道士。佛山南海麻奢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主持粤秀、越华、端溪等书院,后羊城书院掌教,精于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