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6)
报纸(202)
图书(9)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红色文化 (356)
历史名人 (69)
地方文献 (11)
地方风物 (1)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3)
2010(16)
2009(12)
2008(8)
2007(18)
2006(13)
2005(11)
2004(10)
2002(12)
2001(5)
按来源分组
收藏(5)
春秋(3)
滨州日报(3)
当代图书馆(2)
合肥晚报(2)
党政论坛(1)
陕西工人报(1)
人民日报海外版(1)
资料信息(1)
莱州文史(1)
舒同与墨泉
作者:翟伯成  来源:春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同  墨泉  清朝  历史 
描述:七十二泉之冠的百脉泉南面,有一墨泉。据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载:墨泉在城(绣惠)南二十里,水色如墨,故名。近观墨泉,拥地而出,黑若墨汁,漫石而流,淙淙有声。泉水淳冽甘美,沏以上等绿茶,色如琥珀,香幽
补白:舒同写信服翰林
作者:崔向华 世一  来源:学习之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同  舒同  翰林  翰林  写信  写信  补白  补白  旬邑县  旬邑县  老百姓  老百姓  部主任  部主任  主持者  主持者 
描述:红一军团长征到达陕北,在旬邑县,头天老百姓看到一个小个子红军在刷标语,第二天开群众大会,主持者宣布:“请红四师政治部主任舒同同志讲话。”下面一片掌声——原来正是那个刷写标语的红军娃呀。
纪念舒同·舒安、任平书画展在京开幕
作者:暂无 来源:收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画展  书画展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舒同  舒同  纪念  纪念  民族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交流  书法研究  书法研究  陕西省  陕西省  科学院  科学院 
描述:纪念舒同·舒安、任平书画展暨大型书画纪念册《纪念舒同》首发式由解放军科学院、文化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陕西省文化厅、陕西舒同书画研究院、舒同书法研究会于10月15日至17日
“党内一支笔”舒同轶事
作者:林青  来源:新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同  轶事  党内  军事理论家  井冈山时期  当代书法  20年代  解放战争 
描述:舒同是当代书法大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老革命家、军事理论家。上世纪20年代,年轻的舒同参加了革命,他经历了井冈山时期、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不仅成为我军的高级干部,还赢得了红军书法家
明年经济增长适中目标应是“保八争九”
作者:丁茂战  来源:西部论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经济工作指导思想  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增长速度  国务院  大众 
描述:又近年终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份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盘整今年经济工作,确定明年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经济增长目标,也为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打前站。由于今年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不会超过9%,可能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考虑到目前经
作者:陈春燕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由自在  黄鹤  守护 
描述:灵巧的工匠建造了我。然……一只黄鹤却造就了我的永存。它,原本是一只再普通不过的黄鹤了。它自由自在地在蓝天翱翔。而我,也只不过是座暗淡无光的楼宇罢了,只能静静地在地面守护着。我们的世界不曾交错,而我也不敢奢望。突然有一天,它展翅向我飞来。是如此、如此的短暂,却改变了我的命运。
陆涛声为王安石故居题写亭匾
作者:暂无 来源:常州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30周年之际为宋代大改革家王安石故居题写亭匾,感到十分欣慰。他题写的“半山亭”三个字既儒雅厚重,又秀逸灵
半山,最荆公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鄞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对王安石,我怀有十分崇敬的感情。一来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二来去年我来到东钱湖后,知道了王安石对东钱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王安石将自己的爱女永远留在宁波这片土地上。 王安石公园位于东钱湖莫枝湖滨西路。入口处有一座牌坊,横额是“钱湖
舒同的魅力人生
作者:暂无 来源:党政论坛(下半月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舒同的魅力人生
视真诚为生命——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衡老师
作者:涂阳斌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级记者  人民日报  老师  生命  真诚  遗体捐献  电子邮箱  红十字会 
描述:2月13日,早上7时,我照例打开电子邮箱,一则来自北京的泣告让我呆住了,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衡老师的儿女给我的邮件称:母亲刘衡1月11日凌晨突发脑溢血,送朝阳医院抢救,昏迷27天,终因心、肺、肾衰竭,于2月7日下午4时逝世。母亲生前得到您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对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