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11)
报纸(15)
学位论文(12)
图书(4)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6)
地方文献 (32)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2(20)
2011(11)
2010(17)
2009(15)
2008(12)
2005(8)
2001(3)
2000(6)
1998(9)
198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
美学(5)
中国烹饪(2)
艺术教育(2)
流行歌曲(艺考)(1)
戏剧艺术(1)
心理科学进展(1)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
书海(1)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1)
美学解析舞剧《牡丹亭》
作者:居彦辰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剧  解析  美学  人物塑造  视觉效果  氛围营造 
描述:文章通过对舞剧《牡丹亭》的剖析,研究并分析舞剧中人物塑造的精妙,视觉效果的美奂,氛围营造的真实,进而表明舞剧能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诠释名著的精髓。
耻感与耻感教育
作者:沈贵鹏 张天舒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耻感教育  道德生活  社会生活  价值问题  道德问题  陆九渊  全球性  心理 
描述:缺乏基本探索,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
心理科学》2009年总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心理科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验研究  大学生  儿童  关系研究  研究述评  问题讨论  青少年  工作记忆  研究方法  黄希庭 
描述:心理科学》2009年总目录
古诗词里的心理描写
作者:乐音家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描写  古典诗词  心理活动  人物心理  内心  词作  古典小说  红楼梦  抒情为主  晏几道 
描述:中国的古典小说,是不太重视人物的心理描写的(除《红楼梦》外),但古典诗词刻划人物心理却十分细腻成功。尤其是词,以抒情为主,故尤重内潜。许多词作,出色地描绘出人的心理活动,展示出蕴含在人物内心
心理学报》2009年第41卷总目录
作者:暂无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作记忆  心理机制  黄希庭  加工的  眼动研究  作用机制  调节效应  中介效应  儿童早期  认知 
描述:心理学报》2009年第41卷总目录
陆九渊学习心理思想的现代诠释
作者:汪胜亮 杨丽萍  来源: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完美人格  顿悟  非智力因素  自主探究 
描述:陆九渊思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心理条件以及学习的原则和方法都有所论及,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索陆九渊的学习心理思想并做新的诠释.
〈游园惊梦〉的身体美学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园惊梦  身体美学  牡丹亭  文化  认同 
描述:〈游园惊梦〉的身体美学
心理师周末登门为李浩“疗伤”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卫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小学生零度室外蹲一夜》引来多方反响 开心网东方卫报的好友们热议此事 本报报道引发 网络“诉苦潮” 本报11月18日刊登《数学考40分,小学生零度室外蹲一夜》,引发社会各界大讨论。热心读者特意致电本报,询问李浩(化名)的身体、学习现状,希望本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昨天,祝女士联系本报记者,
《牡丹亭》中梦意象的美学分析
作者:姚华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事》  《牡丹事》  梦意象  梦意象  象征意蕴  象征意蕴  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  结构功能  结构功能 
描述:"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是汤显祖"因梦成戏"的典范之作,其中的梦意象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梦意象发展史上的巅峰.本文试图运用美学的方法与视角,对<牡丹亭>中的梦意象在文本的主题、艺术
心理效应是建构教学互动心理场的引擎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心理效应是建构教学互动心理场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