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尚书新义》的诠释特性:以其哲学思想为视角
-
作者:胡金旺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尚书新义》 德性 智性
-
描述:性和有用性的标准而形成的,是他的早期哲学思想在变法时期的延续与发展。
-
陆九渊诚论的心学向度
-
作者:吴凡明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诚 体用 德性
-
描述:而体现诚之用,即是"成己"与"成物",而"成己、成物一出于诚",没有体用之分,诚本身就是印体即用的范畴.
-
陆九渊德性修养思想研究
-
作者:邓名瑛 吴建国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大人 性 心 欲 德性修养
-
描述:心学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
伊比鸠鲁论「正义」
-
作者:徐学庸 来源: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伊比鸠鲁 正义 契约 利益 德性 友谊
-
描述:性的德性,且我们因友谊自身而去追求它。如果上述伊比鸠鲁对友谊的看法能被证成,那我们一般对其正义观的诠释或许亦有修正的必要。本文主旨即在尝试对伊比鸠鲁的正义观做一不同於传统的诠释。
-
浅谈陆象山的“尊德性”思想
-
作者:修淦川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尊德性 教育思想 发明本心 “求放心” 心学理论 道德品质 教育人 创造性 “德”
-
描述:浅谈陆象山的“尊德性”思想□修淦川陆象山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作为中国“心学”(哲学)的创始人,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心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中:“尊德性”是他的心学理论
-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
作者:吴立群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尊德性 道问学 进德
-
描述:,若“知而不行”则不可谓真知,视“尊德性”高于“道问学”。吴澄认为,为学应以“进德”为本,才能回到儒家“一以贯之”的轨道上来。
-
陆象山“德性个体”思想:从“本心”发用出发
-
作者:田超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本心 本心 此心 此心 德性个体 德性个体
-
描述:"本心"在常人状态下处于潜在发用状态;在当下状态中,"此心"召唤个体、发用并最终重新自我隐藏,这是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象山彰显了一种"德性个体"观念,即通过对当下个体的德性选择树立
-
论吴澄对朱熹道问学与陆九渊尊德性的会合
-
作者:王素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从中国哲学角度来看,都显示了两者的相关相融的密切关系。尊德性而道问学是中国历代士人所追求的浑融境界。可是,随着宋学思辨的发展,宋代的思想家们,却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两者关系割断,分别进行考察
-
“尊德性”与“道问学”:朱熹和陆九渊教育观的碰撞
-
作者:杨丽娟 来源: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德性” “道问学” 理学 教育观
-
描述:共通之处.
-
朱陆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关系之争
-
作者:吴凯雷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尊德性 道问学 争辨
-
描述:“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是朱熹与陆九渊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争辩之一。此争辨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怎样转变为道德品质,这本身即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今天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很好的启迪作用。